發表文章

比拉迦谷的的勝利(代下20章)

約沙法和他的百姓就來收取敵人的財物,在屍首中見了許多財物、珍寶,他們剝脫下來的多得不可攜帶;因為甚多,直收取了三日。第四日眾人聚集在比拉迦谷( - 就是稱頌的意思),在那裏稱頌耶和華。因此那地方名叫比拉迦谷,直到今日。(代下 20:25-26) 這是聖經中一段「以唱詩班為部隊前鋒,以讚美詩歌大獲全勝」的歷史記錄。這史詩級聖戰的地點就是「比拉迦谷」,也就是「稱頌」之意。當猶大王約沙法在面對四周圍聯軍齊來攻擊時,他懼怕了。遭遇患難會懼怕並不可恥,重要的是懂不懂在危急存亡之際去呼求神、倚靠神。當時約沙法禱告說: 「我們的神啊,你不懲罰他們嗎?因為我們無力抵擋這來攻擊我們的大軍,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我們的眼目單仰望你。」猶大眾人和他們的嬰孩、妻子、兒女都站在耶和華面前。(代下 20:12-13) 這裡記載,貴為一國之君的約沙法王承認自己的無能,而且就在猶大眾人和他們的嬰孩、妻子、兒女眼前。他這句 「我們無力抵擋這來攻擊我們的大軍,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我們的眼目單仰望你」 的禱詞,正是一個來到神面前當有的「傾空」的態度。來到神面前不必在乎什麼面子!身為領導者能在眾人面前承認軟弱,才是真正的謙卑!當我們承認自己無能、表明什麼都不會,只能完全倚靠神時,一方面我們會生出完全依靠神的信心;另一方面我們的謙卑、無我將感動神願意為我們出戰!果然!神要他們「不要自己爭戰,只要擺陣」,因為勝敗乃在乎神。 ....耶和華對你們如此說:『不要因這大軍恐懼驚惶;因為勝敗不在乎你們,乃在乎神。....猶大和耶路撒冷人哪,這次你們不要爭戰,要擺陣站著,看耶和華為你們施行拯救。不要恐懼,也不要驚惶。明日當出去迎敵,因為耶和華與你們同在。』」(20:15、17) 只要擺陣站著不爭戰,那仗要怎麼贏?其實就像當年約書亞在面對耶利哥的銅牆鐵壁時一樣,神的能力顛覆了傳統的攻城戰略,只需要去「繞城」,城就垮了,因為勝敗乃在乎真神!這次神再次用人所無法想像的方法戰勝,是什麼方法?神說不用去戰鬥,那就唱詩歌頌神吧!於是約沙法王令唱詩班走在戰鬥部隊前方,用頌讚的歌聲,打贏了這場仗: 眾人「方唱歌讚美」的時候,耶和華就派伏兵擊殺那來攻擊猶大人的亞捫人、摩押人,和西珥山人,他們就被打敗了。因為亞捫人和摩押人起來,擊殺住西珥山的人,將他們滅盡;滅盡住西珥山的人之後,他們又彼此自相擊殺。猶大人來到曠野的望樓,向那大軍觀看,見屍橫...

約沙法王依神的命令設立審判官(代下19章)

約沙法住在耶路撒冷.以後又出巡民間、從別是巴直到以法蓮山地、 引導民歸向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 。又在猶大國中遍地的堅固城裏、設立審判官、對他們說:「你們辦事應當謹慎.因為你們判斷 不是為人、乃是為耶和華 .判斷的時候、他必 與你們同在 。現在你們 應當敬畏耶和華.謹慎辦事 .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 沒有不義、不偏待人、也不受賄賂 。(代下 19:4-7) 適逢三年一任的各教會負責人名單推薦時期,剛好讀到約沙法王的設立審判官典範,可以讓我們再次回歸聖經,謹慎思考負責人選立問題。 約沙法王為人友善,因此一開始有交友不慎,與神所厭惡的亞哈王結親的可責之處。接下來卻提到約沙法王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他那堅守真理標準的知人善任,使國家因此得蒙神喜悅,在下一章裡,神也親自為他爭戰。 約沙法的標準可約略敘述如下: 一、設立審判官之前,先引導全民歸向神,奠定真理基礎。 二、奠定全民真理基礎後,選定的審判官第一條件,就是 「敬畏耶和華,謹慎辦事」 的人,也就是信仰、信德優先,而非學經、歷、口才與能力。 三、提醒審判官,當只看神的面子,不看人的面子, 「判斷不是為人、乃是為耶和華」 ,最重要的是要 「判斷的時候、他必與你們同在」 ,所以要能時時尋求神的人,而不是總是用「我覺得」在處理事情。 四、是懂得時時提醒自己,隨時都要像天父一樣的審判官。要思想我所拜的神,是 「沒有不義、不偏待人、也不受賄賂」。 也就是:不可以有不合聖經真理的錯命習慣與行為(沒有不義)、也不可以面對長執傳道是客氣的態度、對一般信徒就一臉不客氣(不偏待人)、也不可以常常收到某人的好處,就為他說話(不受賄賂)。 求神與我們同在,在推選之前,要學習耶穌揀選十二門徒時,徹夜禱告,尋求神的旨意,除滅人的私意。 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 整夜禱告神 。 到了天亮 、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路 6:12-13) By Isaiah Kao

真先知不用多,神同在,一個就夠了(代下18章)

約沙法對以色列王說:「請你先求問耶和華。」於是以色列王招聚先知四百人、問他們說、我們上去攻取基列的拉末可以不可以.他們說、可以上去.因為神必將那城交在王的手裏。約沙法說:「這裏不是還有耶和華的先知、我們可以求問他麼?」(代下 18:4-6) 遵守神的命令,也要注意不要跟不守道理的人成為好朋友。約沙法王雖是好王,但是卻與恨耶和華的亞哈王成為好朋友,甚至還結親。正如我們雖然不要拒人於千里之外,但是對於違背真理的人,還是要保持距離,並且千萬不要成為「麻吉」,以免價值觀因為太經常的相處,漸漸偏離真理。 約沙法雖然還是敬畏神,覺得做重大決定之前,要求問神一下。亞哈王就很隨便了,因為聖經形容亞哈王「自賣」,且是「恨耶和華」的人,你約沙法想要求問神?有必要嗎?想求,我就叫四百個來求個夠!你看!都說可以出去戰鬥。這樣可以吧? 從來沒有像亞哈的、因他 自賣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受了王后耶洗別的聳動.(王上 21:25) 先見哈拿尼的兒子耶戶出來迎接約沙法王、對他說:「你豈當幫助 惡人 、愛那 恨惡耶和華的人 (指亞哈)呢?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你。」(代下 19:2)  約沙法看了一看,這些都是亞哈 你隨隨便便抓路人甲來當先知的。不是有真的先知米該雅嗎?可以求問他吧? 真先知不用多,只要神同在,一個就夠了!但是真先知講神的話,不見得是人愛聽的話。果然,米該雅講了亞哈不愛聽的話,亞哈一氣之下就把他關起來。 哪有傳道講你不愛聽的話,就去討厭傳道者,甚至去辱罵傳道的?可見亞哈這樣的人,不可以深交,因為他是兇惡的人。 另外,要問聖經真理,也要問真先知,千萬別問到假先知了,只因為他們人多,或是知名度很高。問到假先知,被教導了神所憤怒的想法與做法,反而惹動神的憤怒。 耶穌回答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裏、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 (太 24:4-11) 在這個假先知、假基督越來越多的末日裡,真信徒一定要小心分辨!而且真先知將越來越少,假先知將越來越多,慢慢地,未來那點閱率高的,也可能不是真先知;而真先知,講得可能越來越不好聽。千萬不可用點閱率,來決定是真理與否。 因為時候要到、人...

從約沙法的行動,談全體教會熟讀聖經的重要(代下17章)

他作王第三年就差遣臣子便亥伊勒、俄巴底、撒迦利雅、拿坦業、米該亞、往猶大各城去教訓百姓。同着他們有利未人、示瑪雅、尼探雅、西巴第雅、亞撒黑、示米拉末、約拿單、亞多尼雅、多比雅、駝巴多尼雅.又有祭司以利沙瑪、約蘭、同着他們。他們 帶着耶和華的律法書、走遍猶大各城教訓百姓 。(代下 17:7-9) 約沙法王,是南朝猶大國六位有名的好王之一(亞撒、約沙法、約阿施、烏西亞(亞撒利雅)、希西家、約西亞),本章完整敘述他當時所行過的,得神喜悅的行動,成為我們今日的典範。其中最重要的行動,就是推動百姓認識神的話語,及今日的「每日讀經」的行動。經上說: 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何 4:6) 這裡神親自總結了南北兩朝的滅亡主因,就是 「因無知識而滅亡」 。這裡的知識,就是神的話語、命令,即今日的聖經真理。教會興旺的基本要素,就是牧者(傳道、長執、負責人)要引導全教會信徒進入聖經真理的世界,而不僅是「被動」聚會聽道理,即有聚會、有聽道理才有領受,沒有人講道就沒有領受;牧者更要培養群羊「主動」讀經禱告的習慣,能主動進食,無論有沒有人講道,每天都可以自己攝取靈糧得以飽足。 信徒的成熟與否,就在於主動還是被動攝取靈糧的能力。若能主動攝取,就是長大成熟的羊;若只是被動被餵食,就是幼稚、軟弱的羊。 這裡提到,忘記神的話,再好的宗教教育都無用,因為神 「必忘記你的兒女」 。宗教教育上,不談神的話語,盡談社會常識,沒有神同在,就是死的活動,自嗨而已。 約沙法的復興行動,特別提到他安排利未人、祭司,還有認真追求真理的人, 「帶着耶和華的律法書、走遍猶大各城教訓百姓」。 下半章就記述神如何展現祂的喜悅,與祂的同在。 讀經,才能知道神要我做什麼。知道之後,又有切實去行,就能得神喜悅。神一但喜悅、神就必然賜福,讓我們不必為明天憂慮。 去年,因為某教會有一位令人頭痛、影響力又很大的「信徒代表」在某教會聚會,總會特別派我前往這教會協助靈恩佈道會的傳道事工。還沒到之前,心中難免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於是用心禱告求神帶領。終於到了靈恩會的最後一天,我辦完聖餐禮,這位同靈走過來,緊握我的手,表達這次靈恩佈道會深受感動之意。我很驚訝! 之後,這位同靈幾次來總會的講課、商討事工,我發現他變了,變得溫柔了、也變得強調真理。私下他也說,他發現禱...

修築迦巴和米斯巴(代下16章)

便哈達聽從亞撒王的話、派軍長去攻擊以色列的城邑.他們就攻破以雲、但、亞伯瑪音、和拿弗他利一切的積貨城。巴沙聽見就停工、不修築拉瑪了。於是亞撒王率領猶大眾人、將巴沙修築拉瑪所用的石頭、木頭、都運去、用以修築迦巴和米斯巴。(代下 16:4-6) 南朝猶大國亞撒王因為謹守遵行真神的命令,使北朝「新耶和華信仰」的信徒越來越多發現信仰錯誤,願意越過邊境,來到南朝敬拜真實的信仰。因為南朝的確有神同在的明證,國民親眼見神的祝福,而北朝的「人本信仰」已經令人感受到神的咒詛。願意真誠敬拜神的百姓們,除了來南朝敬拜真神,也漸漸願意定居在這神同在、神賜福的地方。 這樣的光景,是北朝 巴沙王所不樂見的,他直接在距離耶路撒冷城不到十公里的地方,也就是拉瑪城修築城牆,不許北朝百姓再過去敬拜純正的信仰。 這樣的舉動,像極了今日其他基督教會逼迫著想要來真耶穌教會的信徒,他們設立各種阻礙、用盡各種毀謗,甚至不惜於網路上、多媒體上中傷真耶穌教會。但是,這時我們要用人的方法去抗爭嗎? 南朝亞撒王,就動用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難道人的方法都沒有用處嗎?有時剛好有用,但是卻不是神喜悅的方法。這時北朝巴沙王的軍隊,的確被靠外力的亞撒王戰敗了,亞撒王因此更加相信自己的智慧與能力,因為這樣的勝利,似乎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卻忘了他是怎麼犧牲聖殿中許多的黃金來完成,這是他為達目的,不惜變賣他的信仰所達成的啊! 「人若不認為自己有錯,就不會改。」這是家父在我中年時,曾對我當下的不聽勸,所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成為自己時時警惕的自我提醒。亞撒接著將拉瑪的土石建材,叫百姓搬運到耶城的更北邊約廿五公里處,修築新的北方疆界。亞撒王的動作,十足是一個普羅政治家的作為,不是屬神子民應有的反應。 果然!神差遣先知要點醒他現在的蠢事,但是亞撒王叫得醒嗎? 那時、先見哈拿尼來見猶大王亞撒、對他說:「因你仰賴亞蘭王、沒有仰賴耶和華你的神、所以亞蘭王的軍兵脫離了你的手。古實人路比人的軍隊不是甚大麼?戰車馬兵不是極多麼?只因你仰賴耶和華、他便將他們交在你手裏。 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人。 你這事行得愚昧.此後、你必有爭戰的事。(代下 16:7-9) 「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人。」 只要心存誠實,就是單純相信神,神就必幫助他。 可惜,亞撒王果然食髓知味,因為運用外交手腕、推進北方疆界,這些都可以顯現出...

病甚重的時候沒有求神、只求醫生,晚節不保的亞撒王(代下15-16章)

他出來迎接亞撒、對他說、亞撒和猶大便雅憫眾人哪、要聽我說、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他、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他、他必離棄你們。(代下 15:2) 亞撒王時,俄德的兒子,先知雅撒利亞這段預言,剛好串連代下15-16章的歷史: 「 你們若尋求他、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他、他必離棄你們。」 本章中的亞撒王,專心跟從神,甚至不敬拜真神的要處死(代下 15:13),專心事奉神、依靠神的態勢極為強烈。可惜下一章16章,同樣一個人,遇到北朝巴沙王的攻擊,全走了樣。 亞撒三十六年、以色列王巴沙上來攻擊猶大、修築拉瑪不許人從猶大王亞撒那裏出入。於是亞撒從耶和華殿和王宮的府庫裏、拿出金銀來、送與住大馬色的亞蘭王便哈達、說...(代下 16:1-2) 亞撒王前卅五年,敬拜真神,國中就沒有戰爭。 亞撒將他父所分別為聖、與自己所分別為聖的金銀、和器皿、都奉到神的殿裏。從這時直到亞撒三十五年、都沒有爭戰的事。(代下 15:18-19) 這15-16兩章,對同一個人的記載,感覺反差很大,好像這兩章的敘述不是同一個人?今天不難在教會中、甚至教會歷史中看到如此光景。過去曾有人一開始信主,大發熱心,有好名聲,甚至被各教會邀約四處見證神的恩典。沒想到後來發現信仰有利可圖,開始組互助會,貪圖財利,甚至倒會,捲走巨款。有的教會禁不起這樣的打擊,因此信心受創,教會軟弱數十年,至今無法再回復過去榮景。而這樣的人,後來也被神擊打,兒女婚姻破裂、自殺,當事人也已病死,家破人亡。 當然這是個極端的例子,但是歷史卻似乎一再重演。今天也有許多類似的情形,感覺持續發展中。雖不見得都跟錢有關,有些也跟色有關,更有許多目前的發展進度,只跟「名」有關。 信仰,必須要能禁得起考驗,必須真誠。信仰不該是順境「哈利路亞」、逆境就「抱歉主耶穌、謝謝再聯絡」。就像當年的亞撒王一樣,一開始遇到更大的埃及百萬大軍,因懂得呼求神,神給他大獲全勝,這麼震撼的恩典,竟然忘了?卅五年之後,遇到小小的北朝巴沙王,竟然直接離棄神,求助於外邦亞蘭王。人生最後,連生病都不知求神、只求醫生。 亞撒作王三十九年、他腳上有病、而且甚重. 病的時候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 他作王四十一年而死、與他列祖同睡、(代下 16:12-13) 亞比雅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裏.他兒子亞撒接續他作王。亞撒年間、國中太平十年。(代下 14:1) 這裡說國中太平...

惟有你能幫助軟弱的(代下14章)

亞撒呼求耶和華他的神、說:「耶和華阿、 惟有你能幫助軟弱的 、勝過強盛的.耶和華我們的神阿、求你幫助我們.因為我們仰賴你、奉你的名來攻擊這大軍。耶和華阿、你是我們的神、不要容人勝過你。」(代下 14:11) 又到要推選新一任的負責人時期,推選過程,總希望推選「有能力的」。但是,有一件事值得反思:就是神總是幫助軟弱的,因為軟弱的人才懂得呼求神。如果能力很強,卻很謙卑,懂得呼求神,這當然是上上之選。可惜,自認為有能力的人,連一般人都容易被這樣的人鄙視了,談何容易去依靠神?一個能力很強,不懂尋求神,那跟當年推選掃羅出來當王,有什麼兩樣? 話說使徒保羅,他是個能力很強的人。神愛他,所以特別為他「量身定做」一根刺,使他快要自高時,刺就發會它的效用。這樣的刺痛,可能經常讓保羅痛不欲生。為此,保羅忍不住三次向神禱告這刺離開他(至今這保羅的「刺」眾說紛紜,在此也不去猜測是什麼刺?)。但是,神說明了祂在保羅身上「放刺」的原因: 又 恐怕 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 過於自高 、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 免得我過於自高 。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前 12:7-9) 神說明祂放刺的原因,是要保羅懂得「成為軟弱」,以便讓神的能力覆庇他。 本章,亞撒王有五十八萬大軍,偏偏埃及王來了一百萬大軍。若我們是亞撒王,或許就會忍不住感嘆:「主啊!為什麼讓我差了他四十二萬兵力?為什麼有一百萬大軍的人不是我?」這裡可以看到幾個亞撒王的優點:不去計較兵力的差距,也不去強求神讓我比敵人的兵力更多。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向神表達「我軟弱」的謙卑態度。 承認軟弱,是蒙恩的關鍵。今天有許多求也求不到恩典的人,常常是因為自認為富足,所以先靠自己而不知祈求,或是也不打算認真去求。就像老底嘉教會,自認為充足、富足,可是在神眼中是什麼呢? 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 3:17) 要成為能常常領受天上來的能力的教會牧者,就必須是個懂得適時展現、承認自己是軟弱、不足的。因為何時軟弱,神的恩就何時庇護著他。 所以,推選教會新任負責人要選誰?看來,當選擇謙卑的、懂得尋求天上來的能力的人,而不一定是有能力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