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願、我所求,是否得神喜悅?(斯7章)

王后以斯帖回答說:「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為美、我所願的、是願王將我的性命賜給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將我的本族賜給我。」(斯 7:3)

這章是以斯帖記的高潮起點,且之後高潮迭起、最後劃下完美句點。吸引我的,是這段經文中,以斯帖,包含末底改,都深知自己真正的所願、所求。反思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合神旨意」的所願、所求?

以斯帖不以尊貴、榮耀為人生追逐的方向,其實到此之前,沒有人知道以斯帖「猶大人」的身份。換句話說,接下來若哈曼的陰謀得逞,火也燒不到以斯帖,因為沒人知道她是猶大人。但是,以斯帖話語當中,已將自己圈在猶大族裡,因為她說:「求王將我的本族賜給我。」

我們人生的所願、所求,到底是什麼?是像哈曼一樣嗎?仔細想:若哈曼不要招惹神的兒女,他也不至於抄家滅族,他大可以繼續平步青雲,作他的春秋大業之夢。可惜,哈曼就是眾多世人的寫照:有了利,就要追求權;有了權,要追求名。為了名,不容許有任何人對我批評、不敬。名、利、權一把抓時,到頭來卻總是虛空,因為不能使人真得滿足,而且這過程,常容易招惹殺身之禍,或因此離開真道。

我們當像以斯帖一樣:認清了真所願、真所求是甚麼?也要像上一章的末底改:

於是哈曼將朝服給末底改穿上、使他騎上馬走遍城裏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末底改仍回到朝門.哈曼卻憂憂悶悶地蒙着頭、急忙回家去了.(斯 6:11-12)

末底改經歷了一場人人稱羨的尊榮歷程,而且是家喻戶曉的名聲。然後呢?這裡說:「末底改仍回到朝門」,多麼震撼啊!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反觀哈曼,他因為執著這些世間榮華,當沒得著時,就是極度挫折、失望。讓我們來看主耶穌會怎麼做?

喫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去、等他叫眾人散開。散了眾人以後、他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裏。(太 14:21-23)

這是主耶穌執行了五餅二魚,使光男丁就有五千人的群眾吃飽,而且還有剩的神蹟,卻因此引發了百姓的錯誤聯想,因為百姓開始勸進耶穌「革命」「當王」。然而,我主耶穌基督,卻「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裡。」留下人生時時「歸零」的榜樣。

以斯帖、末底改,都和主耶穌一樣,很清楚「人生真正的目標」,不是一般世人的權利追逐,而是神國大業!因此,即使得到合城的尊榮掌聲、或是泰山崩於前,那又如何?這些合神心意的人,他們將「面不改色」!

今天我們都當反思:我的所求、我的所願,合乎神的旨意嗎?我現在斤斤計較、努力正在爭取的一切,神喜悅嗎?

By Isaiah Kao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家,就是一定要回去的地方(來十一)

昔日古列下詔、今日天母教會(拉1章)

木柵靈恩佈道會協助心得2024.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