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耶和華的園子」還是「埃及」?(創12章)

創世記12章10-12節:

羅得舉目看見約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 於是羅得選擇約旦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

這是聖經中的一段記載,昨晚(2021.6.17)聚會中領會者王義成傳道提到值得深思的概念。

羅得在叔叔亞伯拉罕的建議下,取得優先選擇權。但他的價值觀似乎已被環境扭曲、同化。在他眼中,罪惡的所多瑪、蛾摩拉兩大城有如「耶和華的園子」,但聖經補述屬靈的觀點,其實在神眼中他們「也像埃及」。

耶和華的園子代表極美好、值得追求的一切。所多瑪和蛾摩拉怎麼會跟屬靈的耶和華園子牽連在一起呢?當學業一帆風順,天下科系任我選時,我們考慮的是甚麼?賺大錢嗎?名利雙收嗎?我們還滿心感謝主,說這是耶和華的園子。事業飛黃騰達時,我們知不知道剎車?我們看到的是甚麼?

昨天看到這一期(2019年4月號)聖靈月刊,有一篇:「愛的功課,神決不放棄孩子」,提到「主內父母普遍易犯的錯誤,就是『用世俗的價值觀來教養屬神的孩子』。以為也要『盡力拿高分』、『多才多藝』。」

高分、名校、成為名人(像吳寶春、吳季剛等許多名人),就是成功嗎?當我們在世俗的環境久了,這些我們覺得的「耶和華的園子」,在神的眼中,或是屬神的人的眼中,會不會不過是「也像埃及」一樣那樣不值?如果我們的國屬世界,但耶穌說祂的國不屬這世界,難道將來我們跟耶穌要去不一樣的地方?

By Isaiah Kao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家,就是一定要回去的地方(來十一)

昔日古列下詔、今日天母教會(拉1章)

木柵靈恩佈道會協助心得2024.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