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2的文章

【探討】各種信仰樣態的列王紀與歷代志

 最近TJC石牌與天母教會聯合每日讀經進度,從110年12月起到111年4月底,進度是「列王紀上下」與「歷代志上下」。其中可以看到「北朝以色列國」,19個王全部都是行在神眼中為惡的王,但是這些為惡的王,卻不都是虐待人民、胡作非為的王,而是「不遵守神所吩咐的一切話」,被神定義為「作惡的王」。而「南朝猶大國」,共有20個王,其中被定義為神眼中為正的王有8位,歷代志下特別記錄的好王,有三位,為約沙法、希西家、約西亞,他們的特徵都是專心遵守神所吩咐的一切話。 關於北朝行神眼中為惡的王,國勢有強盛的,也有內憂外患不斷的。因這些國家都不行真理,所以神並不同在,甚至興起敵人或災難來攪擾。正所謂「不依靠神,有機會成功;依靠神,一定會成功」。其中算強盛的有耶羅波安二世,收回以色列許多失地(王下14:25-26)。 關於南朝,因為懂的依靠神,我們看到,即使「該來的總是會來」,但是「安然度過」是一定會出現的結果。茲將南朝的王簡述如下: 羅波安: 承接所羅門王強盛的國勢,所以想有一番作為,卻用錯方式。遵守律法三年,帶來強盛。強盛時就離棄真神,但是遇到埃及示撒圍攻,因自卑所以只被奪走聖殿黃金珍寶。製作銅盾牌代替金盾牌。做事精明,不立定心志遵守神的命令。 信徒類比:承接事工幹部,想憑血氣有一番作為的信徒。剛開始僅遵聖經,信主一久反而遠離神。 亞比雅: 多行不義,卻明白真理,知道神與大衛家的約。以四十萬面對椰羅波安的八十萬大軍,懂得呼求神。 信徒類比:懂聖經卻不行道。情急會呼求神。 亞撒: 一開始行神眼中看為正的好王,面對古時一百萬的大軍,呼求神,神就使他勝利。聽從先知俄德的話剛強壯膽,貶太后瑪迦的位,因為太后敬拜亞舍拉。晚年以色列來攻,只求亞蘭王不求神,先知哈拿尼警告不聽,將先知下監,凌虐警告他的其他人。死於腳病。 信徒類比:晚節不保的神的工人。 約沙法: 約蘭: 亞哈謝: 約阿施: 亞瑪撒: 烏西雅: 做王五十二年。定意尋求神。才華功績如所羅門,心高氣傲要燒香,長大痲瘋致死。 約坦: 行神眼中為正的物,只是不入神的殿。 亞哈斯: 拜偶像,燒兒女。敗給亞蘭王,被擄到外邦。又敗給以色列王,猶大軍被殺十二萬人,被擄二十萬人。先知俄德警告以色列人殺紅眼。向亞述求援,抵抗以東。急難中越發得罪神。未入王墳。 希西家: 就位元年元月開殿門,修理聖殿,守逾越節,再守七日,派驛卒邀請北方已滅國的以色列...

神人摩西的祈禱(詩九十)

 詩篇九十篇是在什麼情況與背景之下所寫出?為何叫我們數算日子好得著智慧的心? 2022/3/20到天母教會參加靈恩會,早上的靈恩會專題是由內湖教會陸恩奇執事所主講,他的題目就是「數算自己的日子」。原來,詩篇九十篇的背景,是以色列人因為不信神所給的迦南美地,有十個探子報惡信息,引起以色列百姓的騷動與埋怨,不顧摩西亞輪俯伏在地哀求百姓冷靜,甚至約書亞與迦勒撕裂衣服勸告也無用,百姓要拿石頭打死堅守真理的僕人。接下來除了十個爆餓消息的探子(都是族長)立即死亡之外,百姓從此必須數算自己的日子,因為凡二十歲以上男丁,都要死在曠野。 陸執事做了個比方:若估算受咒詛的男丁有一百萬人,接下來的卅八年,平均一年要死兩萬多人,加上自然死的婦人,曠野都是屍體啊!然後要過著沒有希望的生活,只要是二十歲以上的男丁,除了約書亞和迦勒(最後摩西與亞倫也是因其他緣故不能進迦南),其他都是在「等死」,老老少少,在咒詛之列的都活不過未來的卅八年! 摩西的詩,是勸勉所有的百姓,要記取教訓,也要正面過信仰生活,還要教導下一代,因為他們將要成為精兵進入迦南打贏那一場場聖戰! 90:12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智慧的心。 90:15 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 90:16 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願你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 90:17 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 若以世人的標準來看摩西的一生,其實一點加值也沒有。因為沒有讓自己享清福的時間,沒有顯赫與可飽得利益的地位,沒進口車開、沒豪宅住。但是,摩西卻在神面前是讓神與他面對面認識的,是其他世人所無法擁有的真正福氣! 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利34:10)

罪既已去除,就不再記念(代上二十)

過了一年,到列王出戰的時候,約押率領軍兵毀壞亞捫人的地,圍攻拉巴;大衛仍住在耶路撒冷。約押攻打拉巴,將城傾覆。(代上20:1) 這段經文提到元帥約押在前線打仗,大衛身為一國之君,卻「仍住在耶路撒冷」。眼尖的主羊在讀這段經文應該知道漏了一段很重要的記載:大衛與拔示巴所犯的罪。 聖經學者有諸多推論,說明為何歷代志刻意忽略這一段?我卻有個感動,因為雖然大衛犯了這件滔天大罪,聖經也說: 因為大衛除了赫人烏利亞那件事,都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一生沒有違背耶和華一切所吩咐的。(王下15:5) 可見「烏利亞那件事」是大衛原本人生的重大污點。但是,大衛深切的悔改,還有他所承受的刑罰,都是一般人所做不到與難以面對的,於是神,接受了他的懇求,「除掉他的罪」: 大衛對拿單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拿單說:「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於死。(撒下12:13) 歷代志,是「以神的角度看歷史」,功與過都是以神的標準為基準。神既然已經除掉大衛的罪,當然就不再記念,不用再寫下來了。 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愛的真諦,提到「愛是不計算人的惡」(林前13:5)。「不計算」,不是「忘記」,因為我們智商都正常,記憶力好得很。不計算,是不要動不動就提起來說,雖然原諒了、赦免了,卻逢人就說,甚至一直在當事人面前碎碎念。 耶穌是我們的天父,祂赦免了,就不再提起。正如約翰福音十三章,祂為門徒洗腳,乃是「洗淨、擦乾」,不留痕跡,不四處張揚。也如路加福音廿三章,十字架上的強盜,當其中一位懇求赦免,希望被紀念時,耶穌毫不猶豫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今天你要和我一同在樂園裡了!耶穌不再提說強盜生前所做過的一切惡,在祂的生命冊中,這些罪案也不會記錄。 所以,所以,「歷代志」既是主的記錄,祂說過「罪已經除掉」,就是沒有了,不會再記念!感謝主!另外,我們也當思想:我跟我的天上阿爸父,像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