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教會歷史(虎尾徐恒信長老見證)
虎尾教會歷史
100.5.24徐恒信長老口述 黃惠蘭整理104.8.6更新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立比書第4章第8節
埔姜崙(位於褒忠)是虎尾教會的前身,從褒忠往元長的路上。當時會堂是買碾米工廠改造的,沒有很寛;設備非常簡單,只有幾張椅子,自己用草做跪墊,講台也很簡陋。
我會知道虎尾教會歷史,是因為我在埔姜崙教會洗禮。我在民國32年慕道,是因為在日本水產所直營漁市工作的阿澤兄(蔡世澤)傳福音給我。我聽了覺得很好,慕道一個多月,常常祈禱。32年冬尾,回去我的故鄉斗南林仔,晚上禱告得聖靈,於民國33年在埔姜崙教會洗禮。我的內人於隔年(民國34年)也在埔姜崙教會洗禮。後來阿澤兄,辭了工作,回去自己經營事業,我才接他的工作,在日本水產做會計。他們家族還没有來時,我和阿澤兄、阿能(蔡世能)都會一起吃飯。
當時還在抗戰,雖然飛機每天空襲,虎尾沒有教會,但是晚上都有家庭聚會。家庭教會在陳執事(陳大闢)的丈人,謝長老(大林教會-謝更新)家中,位於虎尾戲院隔壁。蔡執事(蔡文徽)比較晚來,剛來時向顏鵝租房子,後來才向吳州買信義館(旅館),住在信義館那邊,在那邊都有家庭聚會。雖然,是在抗戰,而且埔姜崙那麼遠,我們這裏也有家庭聚會。
那時候埔姜崙教會信徒分佈很廣,虎尾、土庫都有信徒。土庫有陳振木、阿薦兄(葉薦),阿薦兄是和美大流氓,後來改頭換面,住在土庫。虎尾有陳執事(陳大闢)、蔡執事(蔡文黴)家族後來比較晚來,他的兒子先來。褒忠有陳宋(民雄教會侯靈都長老的妹妹為媳婦),龍岩也有很多老人,像很老的火叔、張探、萬居,他們都住在龍岩。有一個張聲茂,比較晚來,高天厚,住在頂湳仔;這些都是屬埔姜崙教會。信徒安息日都要到褒忠作禮拜,晚上虎尾有聚會,安息日時則要到埔姜崙教會作禮拜。
那時戰爭年代,埔姜崙教會很多貧窮信徒;有不識字的,有老人、小孩。會領會的人,都住在虎尾地區,有蔡執事、陳執事。陳執事是埔姜崙教會的執事,這些領導者都在虎尾。後來向埔姜崙教會的信徒說,不然,教會遷到虎尾,他們大家都同意,後來埔忠崙教會全體信徒遷到虎尾,屬虎尾真耶穌教會。
那時埔姜崙教會與虎尾教會合併,是公元1947年,民國36年11月25日成立。虎尾教會位於光復路480號,在菜堂後面。那時合起來的信徒有263人,會有這麼多人,是因為有的是大家族,如住在頂湳高天厚(嘉義教會高聖山執事之父、石牌教會高春霖執事的祖父)、蔡執事家族,龍岩萬居(張萬居)家族,陳執事家族。
為何會堂會在光復路呢?就是公元1946年,民國35年,1月1日有一個日本人,名中島信夫,他的妻子久病不癒,想要信耶穌,後來要信耶穌時,遇到一位軍醫,診斷是破傷風,後來醫好了。34年台灣光復,35年中島信夫想要將房子,獻給我們教會,但只是口頭說說,也沒去登記;又剛好光復,中島信夫回去日本,也沒辦法登記,後來這房子歸入日產管理委員會。要在那裏成立教會,每年要繳租金,要向日產管理委員會繳租金。
虎尾教會舊會堂土地133坪,是陳執事的,教會要向日產買房屋,向陳執事買土地。那時信徒很貧窮,說要在那裏蓋就好了,向政府申請蓋教堂,都無法通過,因為是學校的預定地。沒辦法,要再找地,後來找到這塊地,這塊地較寬,總共256.5坪,那時較便宜,土地買到一坪690元。
虎尾教會教區很大,有12個鄉鎮,也就是有12個鄉鎮沒有教會,只有虎尾有,12個鄉鎮有虎尾、土庫、斗南、斗六、西螺、刺桐、褒忠、東勢、元長、二崙、古坑、台西、麥寮、崙背都屬虎尾教會。
教會成立以後,神就同工了,所以當時神蹟奇事非常多。神同工,才有神蹟。斗南那邊也屬虎尾,有神蹟如斗南阿投嫂、虎尾許華山嫂、徐甘(徐長壽祖母)這些都有很大的神蹟;鹿寮陳番江(土庫教會陳正雄執事的祖父),是阿秋兄(林秋)之丈人,也是很大的神蹟。鹿寮那邊犯邪的,有一個人名稱阿水、一個姓詹(土庫教會管理員陳美惠的丈夫)。為什麼有神蹟,因虎尾教會每個人很同心,那時每人很肯作工,如蔡執事、陳執事等。
還有二個老姊妹,一位叫阿匙姐(陳匙,斗南教會沈聖田執事母親)、一位叫阿罔姐(沈罔,斗南教會沈應允執事母親),都住在埤蔴庄,不識字,但招很多信徒。她擔担子出去賣,擔"番仔油",大家知道叫"煤油"。為何叫"番仔油",可能是日本時代,台灣人稱日本人為"番仔",日本人打台灣,叫"番仔叛",稱這種油叫番仔油。番仔油為何有銷路,因鄉下家家戶戶沒電燈,要點番仔油,古時候番仔油銷路很大,我剛好在開雜貨店,在賣番仔油,阿罔姐、阿石姐都向我批來賣,有番仔油、香皂、麵線、番仔火。在賣時若發現有人不平安,向他們傳福音,有很多人來信,埤蔴莊那邊有很多信徒,都是她們二人傳的。
說起來阿罔姐較有恩賜,她擔東西在賣,也傳福音,神同工,很多人來信;如:紅瓦磘(斗南)、尾寮、五廊宿舍(現糖廠宿舍)、許華山。青埔有一個患有氣喘的阿婆姓翁,翁慶陽的母親,也是阿罔姐向她傳福音,很有信心,也來信主。阿罔姐也擔東西去路竹塘(土庫)賣,路竹塘有黃坤,也是她傳福音後來信主的;說起來這二個姐妹,傳福音給很多人。
土庫那邊,有一個阿薦兄(葉薦),是和美的大流氓,他的綽號叫"臭青",在和美時連警察都怕他。後來信主,來土庫開腳踏車店,並生了一個女兒,招了女婿,女婿叫陳振木(天母教會陳義得弟兄之父)。
鹿寮有一個人叫陳春安,是鹿寮天主教的信徒,他說天主教教會信徒行為都不好。後來阿薦兄,傳福音給陳春安,才歸入我們教會。那時鹿寮很多人因氣喘來信主、發瘋的也來信,番江兄(陳番江)也來信,那時番江兄駝背的很嚴重,無法直立,身體彎到連頭部快要碰到地上,後來信主好了。
因阿薦兄、陳春安、阿木(陳振木)很會見證道理,鹿寮很多人來信主。有一個姓曾,犯邪的,本來會打人,大家都怕他,被關起來,後來好起來,但之後又發瘋了。聽說他揀到天主教信徒的手錶,人家知道是他揀到的,向他討回來,他不還給人家,後來又發瘋了。那時工人,很會傳福音;信的人很多,神蹟奇事也很多。
教會在那地方覺得很窄、交通不便,龍岩那裏的老信徒:萬居張萬居、陳宋、阿添叔(住鹿寮)、阿火叔(許火),也很老,來虎尾很遠。他們是如何來呢?當時坐車也很難,雖有台西客運的車,但當時空襲時代;沒汽油可使用,就要燒柴,讓車起動,才能行駛。但是車開到中途,又停住了,乘客就要下來推那台車。
那時信徒很貧窮,住在龍岩、褒忠,要來虎尾聚會,都是走路來的。尤其都是老人,他們在清晨,相邀結伴,從龍岩,要經過潮厝、馬光厝、大屯至虎尾一路上走路來教會;聚會時間未到,差不多8、9點他們就先到,每個歡歡喜喜地。走了20幾公里,從一大早走到虎尾教會,每個禮拜他們都先到,鄉下人的的腳力不知為何那麼強健?有時教會沒有人領會,有一個阿火叔,他的眼睛看不見,也能領會,領會中向人讀經,那一章那一節叫你自己看看,還很符合呢!有一個纏小腳的阿研姐(柯研),那麼遠也常常來虎尾幫別人禱告。
我原來想這些老人的信仰恐會墮落,反而不會。讓我想到一節聖經,以賽亞書35章8至10節有記載;先知預言,古時候以色列人被敵人抓到,經過多年後歸回錫安。以賽亞書35章第8節:
「在那裡必有一條大道,稱為聖路,污穢人不得經過,必專為贖民行走,行路的人雖愚昧,也不至失迷。在那裡必沒有獅子,猛獸也不登這路,在那裡都遇不見,只有贖民在那裡行走。並且耶和華救贖的民必歸回,歌唱來到錫安,永樂必歸到他們的頭上,他們必得著歡喜快樂,憂愁歎息盡都逃避。」
以賽亞說的預言,是古時候以色列人犯罪得罪神,被敵人抓走;抓到亞述、巴比倫,後來經過70年,波斯王古列放他們回來,歡歡喜喜歸回錫安。我讀到這節聖經,想到龍岩這些老人,好像跟他們一樣,雖然教會路途遙遠,每個人歡歡喜喜來,沒有一個人埋怨。
神蹟奇事顯明,教會信徒增加,聚會人很多,當時教會沒有牆壁,只有柱子。光是安息日教會就坐不下了,要拿椅子到外面坐,外面也很涼爽,舊教堂有一棵很大的玉蘭花、很大棵很會結果實的南洋釋迦及樟樹、龍眼。
後來土庫要另外建立教會,因鹿寮那邊的信徒也很多,有路竹塘黃坤、楊鎮、蔡明郁(現為員林教會傳道)、還有李智仁執事(南港教會李得勝執事及基隆教會李茂松弟兄之父),智仁執事是自己來找我們教會的。他們那邊人多,想要獨立,大家商量,說好;因為樹大也要分枝,兄弟多人也要分居;虎尾教會這邊也准他們在1960年民國49年5月22日他們成立土庫教會,那時會堂在陳振木弟兄的隔壁。12鄉鎮中的土庫、褒忠、東勢、元長四鄉鎮歸給土庫。土庫教會成立後,虎尾、斗南這邊合起來還有402人,因為斗南教會還未成立。斗南教會未成立前,也有家庭聚會、祈禱所,在斗南藥局三樓,每星期二要去那裏領會、聚會。
新會堂的建築,總經費104萬9仟多元,連買地、工錢,地址,現在。地坪,256.5坪,每坪690元,開工建造60年11月10日,經過8個月完成。經費當時不夠,有向土庫借5萬元,向台南區合會(金融機構)借6萬。後來斗南教會成立在1976年,民國65年7月1日,虎尾教會信徒也有捐獻,土庫教會成立虎尾教會也有幫助他們,斗南要成立也要幫助他們。斗南教會在建國路二段127號,在巷子底。成立後斗南鎮、斗六、刺桐、古坑屬斗南教會。斗南分割出去教會的信徒,當時有180多人,虎尾教會還有220多人。
虎尾舊會堂的處理,和學生中心的購買
新會堂建造好,舊會堂出售,還有一些負債。舊會堂賣了140萬後,給斗南50萬,還土庫5、6萬,不夠的11萬,土庫與台南區合會共11萬。後來有剩錢,買了學生中心150萬,後來不夠,再捐獻。
歷任傳道、領會長執
駐牧傳道的有22位,來這邊擔任的較早有沈義民、郭重生、李靈實、李增文、許東霖、羅讚坤、許朝星、卓耀西、陳耀生、羅真聲(民國69年8月至70年7月)、楊弘茂、黃正宏、顏東賓、黃東文、許光輝(?)、嚴仁生、許清誠、顏嘉冠、王義誠、林恩賜、江克昌、張哈該、何忠其。
常常來這邊領安息日聚會的長執有8位,有蔡聖民長老、吳以諾,以前有一個牛挑彎(位於朴子鎮)的吳以諾執事、蔡牧夫也常來,楊約翰、簡益真、楊瑪利亞、林奉生、林獻生。
By 吳永順傳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