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約阿施的變節,思考青少年的信仰引導問題(代下23-24章)
耶何耶大死後、猶大的眾首領來朝拜王.王就聽從他們。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神的殿、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因他們這罪、就有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代下 24:17-18)
約阿施前半期也可算入猶大六位好王之一,但是後半段的離棄神,常令人無法理解。
筆者在2025/6/25(三)於北台中教會參加晚間聚會,劉怡昀傳道的「我是君王的後嗣」的講道中,提到約阿施信仰晚年直直墜落的部分,頗值得今日身為父母的人深思。
約阿施在一歲左右,從他祖母亞他利雅的屠殺中被救出。他姑丈祭司耶何耶大利用聖殿的神聖性,得以提供約阿施藏身之處。耶和耶大的敬神愛人有目共睹,但是在這過程中,卻也不經意凸顯一些今天身為長輩的人,在面對晚輩信仰培植時,所當注意與留心之處。
耶何耶大為他娶了兩個妻、並且生兒養女。(代下 24:3)
這裡可以看到耶何耶大重視約阿施的婚姻,因此主導約阿施完成婚姻。在約阿施夠大時,有意要重修聖殿,也「嘗試」下了命令。為何說「嘗試」?因為他似乎一直沒有主導權,他的主導權都在姑丈耶何耶大的手中。
便召聚眾祭司和利未人、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往猶大各城去、使以色列眾人捐納銀子、每年可以修理你們神的殿.你們要急速辦理這事。只是利未人不急速辦理。(代下 24:5)
為何「利未人不急速辦理」?這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王下令,怎可拖拖拉拉?很明顯,這位王沒有實權,或是這位王,大家習慣不甩他。為何會造成這樣的現象?接下來的經文可以找到答案。
王與耶何耶大將銀子交給耶和華殿裏辦事的人.他們就雇了石匠、木匠、重修耶和華的殿.又雇了鐵匠、銅匠、修理耶和華的殿。(代下 24:12)
王下令無用,「王與耶何耶大」就有用。顯然,耶何耶大似乎沒有充分授權給約阿施,或者,約阿施在他眼中永遠是年幼無知?
這樣的現狀,必然使約阿施心中有些不快,但是耶何耶大的權勢極大,儘管他是忠心愛神的人,但是在對別人的感受與同理心上,似乎有進步的空間。
耶何耶大死後、猶大的眾首領來朝拜王.王就聽從他們。(代下 24:17)
果然,耶何耶大一死,約阿施就開始做自己。其實「做自己」不見得是壞事,重點是,他的做自己,是合乎真理?還是違背真理?
約阿施的做自己,似乎是長久以來不被肯定的反撲。當他一開始願意重修聖殿時,長輩並沒有把握機會好好鼓勵,使少年約阿施的好行為得到「正增強」的幫助。長輩也未把握機會適時「做球」,讓這樣的好決策,可以讓約阿施感覺到是「我自己」的決策,使他願意在對的事上受鼓舞,繼續努力。
我們在幫助青少年的信仰培植時,當留意適時授權、信任我們的晚輩。就像摩西要交棒時,聖經這麼說:
耶和華對摩西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是心中有聖靈的、你將他領來按手在他頭上. 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亞撒、和全會眾面前、囑咐他。 又將你的尊榮給他幾分、使以色列全會眾都聽從他。(民 27:18)
摩西的地位在晚年時,已達到巔峰、被塑造成至高無上的民族英雄,雖然這樣的看待摩西不是神所希望的,但卻是事實。而摩西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接受神的命令,並在其他有屬靈權柄的長者「祭司以利亞撒」面前,表現出對年輕一輩約書亞的肯定,也就是這裡所說的「將你的尊榮給他幾分、使以色列全會眾都聽從他」。
做父母的,在孩子進入青少年時,要抓住孩子出現「正向行為」時適度讚美,在對的事上適時給他們做決定的機會。而不是似乎是在引導孩子信仰的正確道路,卻仍不願意「授權」、「信任」,仍然想要用高壓領導的方式來主導一切。然後口口聲聲說:「我這是為你好啊!怕你做了錯誤的決定,遺憾終生。」看似堅守道理的行為,其實卻是另一種方式的「情緒勒索」。
當這位真理堅定的長輩耶何耶大走了,就是我約阿施展現自我的時候。他的不聽勸、急轉直下的信仰,從教育心理學來看,真的一點也不意外啊!
(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 13:7)
By Isaiah 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