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目光轉向耶穌(伯7章)
鑒察人的主阿、我若有罪、於你何妨.為何以我當你的箭靶子、使我厭棄自己的性命。為何不赦免我的過犯、除掉我的罪孽。我現今要躺臥在塵土中.你要殷勤的尋找我、我卻不在了。(伯 7:20-21)
神創造時間,因為時間是最嚴厲的教練,即使是岩石,日子一久也會變塵沙。再堅硬的物質、再堅強的信心,也很難禁得起時間延長賽的摧殘。本章中可以看見,即使是靈性極為堅強的約伯,在七天七夜的身心靈劇痛之後,也忍不住陷入深度的憂鬱。
約伯的痛苦中,最大的來源,是「靈」裡的痛苦。靈的熬煉,常常是來自於「他人」,也就是別人的眼光、態度、言語、行為,出現了鄙視、不屑一顧的表情,甚至挑戰我們原本的信仰與價值觀時,那樣的痛苦,是遠遠超越肉體的痛苦,也如同今日的霸凌。
當人處於驕傲、不受教的狀況時,常常是因為過度聚焦自己。有趣的是,人陷入深度的低潮,走不出來,也常常是過度自我聚焦所造成。約伯因為朋友接連的攻擊是針對他犯罪、違背神的部分,人性本能驅使,就是要自我防衛。自我防衛機制的啟動,必須護衛自我權益,於是開始漸漸聚焦自己。一但越來越聚焦自己,將越看不見周遭的一切,包含愛我們的神。所謂的鑽牛角尖這句話,其中的「牛角尖」,其實就是「自我」。
本章中,呼應了一個靈性低潮的人的真實感受,神藉由有智慧的約伯的口,娓娓道來。對於了解靈性低潮的人,是相當有參考價值的一章。在這章中,可以看見一個人如何越陷越深,原因是越來越聚焦在自我。光本章21節中,中文就出現了36個「我」。
耶利米也曾經陷入軟弱之中:
耶和華阿、你是知道的.求你記念我、眷顧我、向逼迫我的人為我報仇.不要向他們忍怒取我的命.要知道我為你的緣故、受了凌辱。耶和華萬軍之 神阿、我得着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喫了.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因我是稱為你名下的人。我沒有坐在宴樂人的會中、也沒有歡樂.我因你的感動、〔感動原文作手〕獨自靜坐.因你使我滿心憤恨。我的痛苦、為何長久不止呢?我的傷痕、為何無法醫治、不能痊癒呢.難道你待我有詭詐、像流乾的河道麼?(耶 15:15-18)
這時,神要他將注意力從自己,轉向神:
耶和華如此說、你若歸回、我就將你再帶來、使你站在我面前.你若將寶貴的、和下賤的分別出來、你就可以當作我的口、他們必歸向你、你卻不可歸向他們。(耶 15:19)
轉念,雖然只是輔導學上的一個常用的方法。但是,轉向神,卻是聖經中一直在教導我們的真理,如同這裡,神要耶利米「歸回」。像保羅,他的宣道路上其實並不輕鬆,可是他卻能在監獄中也能有喜樂的心,因為他在監獄中曾說: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着基督.(腓 3:7-8)
「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就是原本的價值觀,是關注在自己的「自我實現」,就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最高級:「自我實現」。保羅卻將它放棄了,轉而歸向主耶穌基督,他說自己「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至寶」,就是成為在心中裡的「唯一」,那麼「自我」呢?當然就無容身之處,使我們真正進入聖經中,信仰追求的最終目標:「無我」、「捨己」。這時帶來的不會是悲情,而是活水般、源源不絕的喜樂泉源。
人只有被聖靈充滿之下,才做得到「完全轉向神」。約伯那時還沒有保惠師聖靈賜下,所以沒有神可以立即幫助,所以出現如此的信仰低潮。今天的我們則不同,我們有聖靈同在,只要懂得將主權交給神,「我」就不存在了,這時我們的決策由「神」負責。神豈會做錯誤的決策嗎?不會的!這樣還會需要面對後悔的事嗎?當然不會!
所以,當常常祈求聖靈充滿,自己也要先願意低頭、完全順服真理的教導,不再有一堆意見,完全交給神,專心仰望神,如此,神必親自做決策,祂也必照祂的旨意為我們開路。
所以耶穌說、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基督、並且知道我沒有一件事、是憑着自己作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着父所教訓我的。那差我來的、是與我同在.他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裏、因為我常作他所喜悅的事。(約 8:28-29)
By Isaiah 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