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命快要窒息的聯想(伯9章)
我必被你定為有罪,我何必徒然勞苦呢?(伯 9:29)
這是約伯當下信仰深感無力的感受,也是正深陷靈命幾乎要窒息的危機中。為何如此說?約伯是個在神面前的完全人,也就是事事追求合神旨意,總是希望在神前盡善盡美的人。因此,他實在找不到惹神憤怒的理由,雖然在本章他還是認同神的絕對公義,也相信他可能真有在什麼地方不合神的旨意,只是此時此刻,他實在不知道他哪裡犯錯得罪神?
凡人在面對永生天國前的審判時,按聖經的記載,有兩種罪要面對:一是「做了不該做的事」,例如:犯姦淫、拜偶像,甚至殺人等,即違背十誡、違背真理的一切事;另一,則是「沒做該做的事」,例如:愛人,卻沒有達到神的標準,或是信心,雖然有信,卻沒有達到標準,這都是罪。因為經上說:
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 4:17)
信耶穌歸入基督名下的人,都屬於「知道行善」的人,因為我們都有聖經可讀、有人講道給我們聽,因此,只要不願意認真去行道,就是犯罪了。對於約伯而言,他能想到的,就是犯了「我還不夠好」這樣的罪。
當然本卷讀到最後可以知道,約伯受苦不是罪的問題,甚至根本不是約伯本身的問題,而是要「彰顯神的絕對主權與大能」,因為第一章就說:我僕人約伯。既然是「僕人」,就不會是主角,所以包含約伯、三位朋友,在整個辯論過程中都劃錯重點,因為一直在談約伯,其實真正關鍵的話題,應該是在創造宇宙萬物的真神身上才是。
但是此時約伯感受到的靈命幾乎窒息,這樣類似的情境,令筆者聯想到另一種課題。
好比有些孩子會感受到:不管我怎麼努力表現,都會被挨罵。(就像今天主題經文所述)。這是一些要求極為嚴格的父母,他們的孩子的心聲。事實上,筆者曾經為這些孩子向他們的父母、或是他們的師長發聲,因為焦急於他們的努力,可能會被一次次不受父母或師長的肯定所摧殘,最後將自暴自棄。可是,當我替這些孩子的父母或師長發聲,讚美他們在某些方面其實有許多優點時,這些父母、這些師長真的如這些孩子所說的,只是冷冷地回一句:「是嗎?真有你說的那麼好嗎?我不相信!」
我們在患難中,歷經長久的禱告、反省卻不見起色時,也容易出現「靈命窒息」的感覺。那是一種喘不過氣、急需浮出水面,快要溺斃的感覺,這時,實在需要身邊的人的幫助與加油打氣才行!有些其實真的已經很努力在表現了,也進步了,卻因為長輩們的「成見」,於是永遠也別想從這些長輩們的口中得到稱讚的孩子,讓他們最後選擇自暴自棄,孤獨地走向黑暗。
愛的真諦中,提到「愛是不計算人的惡」。或許我們的孩子、學生、朋友、同工,曾經讓我們失望,甚至傷過我們的心,讓我們潛意識暗暗地下了一個決定:「我永遠都不原諒」,但是,這樣合乎聖經真理嗎?神真的希望我們這樣做嗎?或是做父母的,曾經讓兒女失望、甚至傷害過他的子女,但是,有一天,後悔了,也想要彌補之前對孩子的不足,有時卻看見此時的兒女已經「永不原諒」自己的父母。
我們自己是否也有讓人感覺到「窒息」之處?好比永不給好臉色、永不原諒、永不稱讚?神對約伯的受苦,相信是心疼、不捨的,但是真神為了祂自己的旨意,常常必須要忍住,任憑約伯的三友,甚至祂所疼愛的僕人因受苦而「誤會祂」。但是最後一章,神還是給約伯一個大大的擁抱,不是嗎?那我們呢?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看看我們的配偶、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孩子,還有同工、以及身邊的人吧!看看他們是否曾努力想要從我們口中,得到一絲絲的讚美、一點點的肯定,而我們卻吝於表達?或許過去真的有值得商榷之處,但是,「愛是不計算人的惡」啊!願我們都能學習耶穌基督,即使自己已經被釘十字架上時,卻仍能不計算那位「真為強盜」者的懺悔,願意對他說出也許是他人生中,「唯一」聽到的一句被肯定的話,讓這位強盜能夠因此得以安然離世。
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路 23:43)
By Isaiah 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