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懼神,是事奉神的基本態度(詩2篇)

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詩 2:11)

敬拜真神的方法,常稱為「敬畏」。敬畏,含有兩個字各自的含義。其中的「敬」,是指因相信神大能,所以發自內心表達尊敬之意;另一個字「畏」,就是畏懼,因為相信這位神是忌邪的神,必不以有罪為無罪,所以對祂產生畏懼之心。

其中的「畏懼」,是事奉真神最容易缺少的正確態度。人一但不知畏懼神,即使知道真理內涵,但不見得願意遵循。就像學生一樣,可以知道校規,卻因為無懼校規,而屢犯校規。常常讀經,若不能生發對神畏懼之心,即使聖經可以倒背如流,仍屬枉然。

生活中,筆者常聽見台總總負責簡傳道會說的一句話:「他不怕神,但是我們卻是非常的怕神,所以不敢任意妄為。」這也是我們在總會事奉過程中,須常常自我提醒的:做任何決策之前,都要想起神,檢視所做的事是否合乎神的旨意。

當一位學生不怕老師時,這個學生的品德就令人擔憂;當神的工人不怕神時,他將逐漸偏離真道,且漸漸不接受勸誡;世人在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前,若不怕神,甚至認為「沒有神」,他將輕易地變成十惡不赦的人,而且對於所犯傷天害理的行為,將成為家常便飯常常為之,且無法可治。

「存畏懼事奉」、「存戰兢而快樂」,其實是事奉神的基本態度。因著有敬畏神的正確態度,於是將蒙神賜福、時時因蒙恩而快樂。也就是雖然對神畏懼、戰兢,卻是天天快樂度日。一個懂得畏懼神的人,在「一聽見是主」時,必有儆醒起來的相應行動回應:

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對彼得說:「是主。」那時西門彼得赤着身子、一聽見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裏。(約 21:7)

這段沒有提到彼得為何聽見約翰說:「是主」,原本累到赤著身子打魚的他,趕緊束上一件外衣,跳到海裡。但是筆者覺得這場景,似乎像是一個正在做虧心事的學生,一聽到其他同學喊著說:「老師來了」,因為畏懼老師,所以在受到驚嚇時,趕緊謹慎起來的感覺。若真是如此,彼得「畏懼夫子」的心,如此可以得到證實。

有人會說:「我和主耶穌就像好友一樣,無所不談」。話是如此沒錯,但是畏懼的心卻不可以沒有,不可以對神的命令隨便,甚至到「無視」的程度。一個人對於真神的命令,若有怕,就會在意,並時時警醒,不敢得罪;若不在意,就會為所欲為,自以為是,卻終將滅亡。像詩篇這裡所說的,「當以嘴親子」,就是要「討好」基督.這裡的子,就是彌賽亞,就是耶穌基督。否則,就會「在道中滅亡」,也就是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遭到懲治而滅亡。

當以嘴親子、恐怕他發怒、你們便在道中滅亡、因為他的怒氣快要發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詩 2:12)

By Isaiah Kao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家,就是一定要回去的地方(來十一)

昔日古列下詔、今日天母教會(拉1章)

誰正坐下飲酒?是誰正在慌亂?(斯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