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祢、我就默然不語。(詩39篇)
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詩 39:9)
本篇詩篇,大衛帶領我們再次面對患難與逆境。本篇有兩次提到詩人的「沈默」。第一次的沈默,是為了遵守神的命令,不要在舌頭上犯罪: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耶杜頓。〕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我默然無聲、連好話也不出口.我的愁苦就發動了。(詩 39:1-2)
大衛說他謹慎言行、免得舌頭犯罪。面對惡人在眼前的挑釁,他有如馬兒咬著嚼環一樣,因嚼環被迫無法說話。但是這樣的守道,並非發自內心的心甘情願,而僅限於表面的忍耐。於是,「我的愁苦就發動了」。
這說明今天有一些愛主的基督徒,讀了聖經、道理已進入內心的人,願意遵受神的命令。因為聖經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參 羅 12:19)。但是,這口氣,我忍不下去啊!往往到了夜闌人靜時,一想起來就氣憤,以至於忿忿不平、終夜失眠:
我的心在我裏面發熱.我默想的時候、火就燒起、我便用舌頭說話.(詩 39:3)
顯然,我們方向錯了!接著詩人引導我們當思想的:
耶和華阿、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細拉〕世人行動實係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主阿、如今我等甚麼呢.我的指望在乎你。(詩 39:4-7)
面對苦難時,詩篇教我們兩種方法走出憂鬱:一、重新記念「神」的美善,如詩篇36篇;二、再次思想「人」的短暫,如本篇39篇。
人的一生,窄如手掌,若以神的無限長當作一條無窮長的直線,個人的生命短暫,相對只如神這條無限長直線上的「一點」,而且還「趨近於零」。那麼,我們該計較的是那趨近於零上面的愛恨情仇?還是應該關注在真正無限長的永生生命?
大衛在聖靈引導下,思考走入正確的方向,最後為心中辯論的兩肇下了個結論:「主阿!如今我等甚麼呢?我的指望在乎你。」想到了人生正確答案,就準備安然入睡了!
接著,靈性的成長,會引導我們走入「第二個」沈默,是心甘情願的:「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我就默然不語。」(詩 39:8-9)。換句話說,從原本注目在別人的惡,轉而深思自己或許有被神正記念著的過犯。即使深思後,並沒有做出對不起神的事,也要知道,神不會做無聊的事,因為:
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詩 119:71)
既然受苦是出於神的美意,那麼我還有何話可說?於是,願意甘心靜默不語。
筆者來到台灣總會事奉這三年,漸漸發現最大的操練,不是喘不過氣來的事奉工作,而是來自四面八方所謂「各教會菁英」的質疑、質問、毀謗的話。面對的當下,難免會氣憤,卻為了神國之故,知道該忍下來靜默不言;有時因心中愁苦,禱告時間自然加長了,雖難免思緒奔騰起來而失眠,但是對真理的需求也因此瞬間提升!因為為了尋求神的話,使自己可以「甘心的靜默不言」,讀經的過程,比以前更加甘甜、更令人期待。
當注意力從毀謗人的人身上轉回:想想自己一生窄如手掌的年日,原來在神面前極為短暫、如同無有,有什麼好計較?再想想那些有如幻影般忙亂的世人,他們為自己私人利益付出的行動,雖然一時之間似乎飛黃騰達,但在神的國中實屬枉然。然而,神為何要我們去承擔同樣是祂的工人的非議?(有時忍不住會想:我有比你不如嗎?我有比你小嗎?)但出於神的美好旨意,就是有意義的,我就情願默然不語。
如今,該做的就是不住禱告,在有限的人生天路奔跑上,求主幫助,可以何時軟弱,就何時靠主剛強!
耶和華阿.求你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呼求.我流淚、求你不要靜默無聲.因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求你寬容我、使我在去而不返之先、可以力量復原。(詩 39:12-13)
By Isaiah 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