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拉的後裔(民16章)
以色列人出埃及,最大的一次暴動的引發,應該要算可拉、大坍、亞比蘭的叛變事件了:
16:1利未的曾孫、哥轄的孫子、以斯哈的兒子可拉,和呂便子孫中以利押的兒子大坍、亞比蘭,與比勒的兒子安,16:2並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就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16:3聚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擅自專權!全會眾個個既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甚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
這個事件,除了可拉一黨的人被裂開的地活活吞入滅亡之外,被煽動、持自己香爐的250位有名望的首領也被神用火當場燒滅。隔日,又引發百姓自以為是的正義感,群起「暴動」,到會幕門口要置摩西、亞倫於死地。這天因瘟疫死亡的有14700人。
說來,始作俑者-可拉,最該為這事件負責。但聖經記載:
「然而可拉的眾子沒有死亡。」(民26:11)
他們自稱「可拉的後裔」,願意世世代代背負「背叛者」的罪名,成為蒙恩的罪人。
即使可拉的後代出現了偉大的先知與祭司「撒母耳」,但在詩篇中,國家已經滅亡,被擄到外邦之地的「可拉的後裔」,依然謹記自己是「背叛者」的後代,不稱是「撒母耳的後裔」、「利未哥轄的子孫」,他們甚至不留作者姓名,只留下句句感念主恩的雋永詩篇共12篇!
(可拉後裔,交予伶長)
詩42:3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裏呢?
詩42:11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臉上的光榮( - 原文是幫助),是我的神。
我們容易不自覺要攀附權貴,抬升自己一下。若與某名人,或長老執事有親戚關係,常不自覺要牽一下關聯。但是,我們可否願意像這位自稱可拉後裔的詩人,「不見自己,只見耶穌」,藉著自己,或是祖先曾經的軟弱,謹記在心,藉以提醒自己是「蒙恩的罪人」,一生一世以「不配得」的蒙恩心態,謙卑走完這條天國路?
By Isaiah 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