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蘭的悲憤(民24章)
奉摩押王巴勒來咒詛以色列的巴蘭先知,一心想得到巴勒王滿屋的財富,但是一開口就是「祝福」。他以為「換個角度」可以「像以前一樣」隨心所欲施展法術。可是,他不知道「人不能左右神」:
巴蘭見耶和華喜歡賜福與以色列,就不像前兩次去求法術,卻面向曠野。巴蘭舉目,看見以色列人照著支派居住。神的靈就臨到他身上。(民 24:1-2)
巴蘭的心態,就如今天一些「有成就」的神的工人,久了,以為自己可以左右神,使原本順服與祈求的心,漸漸變成高傲,就像變成魔鬼之前的天使一樣。當然,他一開口,還是對以色列人的祝福,無法隨心所欲左右神。
原本巴蘭先知也很不耐煩地回答摩押王他的「先知的矜持」,說他「凡事都不能違背耶和華的旨意」,但是,第四次,也就是最後一首詩,預言的內容使他知道他的國也要滅亡。
巴蘭又題起詩歌說:哀哉!神行這事,誰能得活?必有人乘船從基提界而來,苦害亞述,苦害希伯;他也必至沉淪。於是巴蘭起來,回他本地去;巴勒也回去了。(民24:23-25)
有可能,巴蘭認為只要以色列人「被神棄絕」,藉著後續的「蝴蝶效應」就不會發生預言中的悲劇。於是精心策劃了這一齣「什亭事件」,讓軟弱的以色列人因著淫亂玷汙自己,以至於被神厭棄。但這件事,還是不會影響神的救恩計畫,反而,巴蘭成為被擊殺的對象。
摩西就打發每支派的一千人去打仗,並打發祭司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同去;非尼哈手裏拿著聖所的器皿和吹大聲的號筒。他們就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與米甸人打仗,殺了所有的男丁。在所殺的人中,殺了米甸的五王,就是以未、利金、蘇珥、戶珥、利巴,又用刀殺了比珥的兒子巴蘭。(民31:6-8)
巴蘭,從與神同工,變成與神為敵。別以為「曾經」是神的工人,若不放下「貪心」,即使曾經是神所重用的人,最後,只有死路一條。
By Isaiah 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