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來沒使孩子憂悶的下場(王上1章)
那時,哈及的兒子亞多尼雅自尊,說:「我必作王」,就為自己預備車輛、馬兵,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他父親素來沒有使他憂悶,說:「你是做甚麼呢?」他甚俊美,生在押沙龍之後。(王上 1:5-6)
這章是記載大衛第四子亞多尼雅(前面1.暗嫩、2.以利押或叫但以利、3.押沙龍)自立為王的經過。其中這句「他父親素來沒有使他憂悶」,原文做「他父親素來沒有管教孩子使他成器」之意。看來大衛對亞多尼雅寵愛有加,所以聖經這裡接著說大衛從來不過問孩子「你是做什麼呢?」,管都沒在管的意思。可能很可愛吧?因為聖經這裡說:「他甚俊美,生在押沙龍之後」,感覺他也有押沙龍等級的俊美。大衛「寵兒」已經不是第一次出事,於是四子亞多尼雅在前三個哥哥不在人世的情況之下,加上成長的路上一路「心想事成」,這時就因貪權、貪色自立為王。
過去政府推動的「愛的教育」,污名化了這教育原先的美意,但目前也是世界各國的政策,這是以人意剝奪神所賦予的管教權之舉。寵兒、捧兒,造就今日社會許多問題。若這個政策是好的,社會應該要更安定,但是看來並沒有。真正的愛的教育並不是「不管」,而是要以智慧讓他更好。
記得過往在學務處擔任組長時,曾對一位國中二年級男生因為他所犯的錯責備了一番。沒想到他隔天竟然特地來學務處找我說:「老師,對不起。但是,我以後可以叫您爸爸嗎?」當下我有點訝異,也很心疼,因為他父母離婚,他是「被丟棄」在祖父母手中隔代教養的孩子。當下我回應:「可以啊!你愛怎麼叫就怎麼叫,只要好好聽話。」沒想到他滿臉笑容離開學務處、回去教室。
誰說孩子不喜愛被關愛?關愛一定只有溺愛嗎?對於失去父母疼愛的孩子而言,出於真愛而發出的責備的話,反而讓他們感受那扎實的愛。管教,要以真神耶穌基督的愛為出發點教養,因此當處於該管教的時機時,一定要適度管教;該讚美與疼愛的時候,就要把握機會適度疼愛,無論是讚美或處罰,都要以聖經為標準。聖經說: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 22:6)
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箴 22:15)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箴 23:13-14)
這些都是聖經中所記載,天父真神賦予父母的管教權的聖經依據,是在孩子十二歲以前、建立基礎人格之前所必須要做的。錯失良機、只好後悔。
教養孩子其實很容易,用聖經神的話語、每天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以家庭祭壇的各種方式教導即可,當他們形成基礎價值觀之後,自己就會運用所形成的價值觀行事。價值觀一但行成,就會像小樹已長成大樹、木質化的結果就是硬化、定形,一但定形,就無法改變。若這價值觀是符合神喜悅的聖經教訓,做父母的有何需要擔心的地方?因為「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要知道:一切教育的解答,盡在聖經之中啊!
By Isaiah 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