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氣不起霧的燒杯

 日前參加台北市國中自然科教師領域召集人研習,一位退休台師大化學系教授說了一段故事:

他說他研究所在日本東京帝大修碩士,助教非常嚴格,舉個例子:他要所有研究生每次實驗前後都要把玻璃器皿洗乾淨,他會檢查。一般學生洗燒杯、量筒、錐形瓶等等玻璃器皿,都是水沖一沖,刷子刷一刷,甩乾,晾乾,差不多是這樣,這已經是中華民國國中生「水平之上」的水準。這位助教(聽說日本的老師都這樣要求),會要求擦乾,他會拿起來,哈氣,看有沒有「霧氣」、「花紋」。

「哈氣當然會有霧氣,這不是一般人的印象嗎?」教授在還是研究生時就這麼OS著。

後來,教授說:其實當時雖然覺得助教很機車,覺得他們研究生就浪費時間與生命在那邊一次又一次洗實驗器材,可以洗一整天,後來卻悟出許多道理。

原來,細小微粒留在玻璃上,它會行成凝結核,就容易起霧。我們之所以會覺得玻璃哈氣會起霧是因為我們習慣「敷衍」,這個敷衍卻覺得是「理所當然」,且習慣成自然!教授說:「你們知道嗎?我們最後真的洗出哈氣不起霧的燒杯,我們也知道其實汽車本來可以不用雨刷的,如果擋風玻璃乾淨,沒有任何水滴會留在上面,因為沒有凝結核。」

這讓我想起,主耶穌說:「凡心裡恨弟兄的,就是殺人的;凡心裡動淫念的,就與他犯姦淫了;...。」有時覺得這要求也太高了,但若以「凝結核」的概念來看,其實我們可以當一個「不起霧的燒杯」。我想說:主耶穌,我懂了。

不留微酵,以免整團發起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木柵靈恩佈道會協助心得2024.4.16-21

家,就是一定要回去的地方(來十一)

【讀經心得】真神因亞伯拉罕,賜福給兒子以撒(創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