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波安的母親是亞捫人(王上14章)
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作猶大王。他登基的時候、年四十一歲.在耶路撒冷、就是耶和華從以色列眾支派中所選擇立他名的城、作王十七年.羅波安的母親名叫拿瑪、是亞捫人。(王上 14:21)
在教育理論上,母親通常是下一代最主要的教育者,因為做父親的男人一般在婚後偏向較多的事業心,儘管職業婦女已是今天社會的普遍現象,做母親的職業婦女,每天工作再累,還是會基於大自然的天性,「主動」擔任教養兒女的責任。
拿破崙說:「一個孩子行為舉止的好壞取決於他的母親。母親的文化水準,決定這個民族的未來。」「If the wife ain’t happy,nobody is happy」。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當你教育一個男童,你教育的只有這個男童;但是當你教育一個女童,你教育的是整個家庭和下一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投身到女性的教育中,「與其花錢去教兒子,不如栽培你的媳婦」。—洪蘭
洪蘭教授的話中之意:生兒子的,只要教他「娶對的媳婦」,因為關乎未來的一整個下一代;生女兒可就要好好教她所有正確的持家智慧(對我們而言特別是聖經真理、純正信仰),因為她會影響整個夫家的興衰。
所羅門王雖擁有神所賜的智慧,卻在教育上幾近無知,因為他竟將他的國位交給外邦婦女亞捫人所生的羅波安,以所羅門二十年都在大興土木,及忙於建立的國家各樣設施與政策,他必然無暇教育自己眾多妃嬪所生的兒女們。且羅波安對百姓極盡張狂、自高自大的回答,可見羅波安庸俗的一面。
在這樣教育理論尚未被發現之前的幾千年前,神早就提醒:
耶和華你神將他們交給你擊殺、那時你要把他們滅絕淨盡、不可與他們立約、也不可憐恤他們。不可與他們結親、不可將你的女兒嫁他們的兒子、也不可叫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因為他必使你兒子轉離不跟從主、去事奉別神、以致耶和華的怒氣向你們發作、就速速的將你們滅絕。(申 7:2-4)
尼希米時代更清楚地敘述了這個現象(尼 13:23-24)。孩子通常只會「母親」的語言,所以我們常用「母語」,來代表一個人從小到大熟悉的與言。「母語」也暗示著母親帶來的教育影響,母親有神的真理,孩子講的就是有真理的話;母親是外邦人,孩子的價值觀就充滿世俗與世界。
那些日子我也見猶大人娶了亞實突、亞捫、摩押的女子為妻。他們的兒女說話、一半是亞實突的話、不會說猶大的話、所說的是照着各族的方言。(尼 13:23-24)
羅波安王的母親是亞捫人,注定大衛王朝的衰落。還有,媽媽真的很重要,弟兄們當遵照神的旨意主內聯婚,而且要依靠真理找有真信仰的姐妹。
By Isaiah Kao
【以下心得寫於2022.1.10】
耶羅波安的「新耶和華信仰」
她剛進門,亞希雅聽見她腳步的響聲,就說:「耶羅波安的妻,進來吧!你為何裝作別的婦人呢?我奉差遣將凶事告訴你。..............你竟行惡,比那在你以先的更甚,為自己立了別神,鑄了偶像,惹我發怒,將我丟在背後。(王上 14:6、9)
這裏,神藉著先知亞希雅責備耶羅波安的妻,因為耶羅波安敬拜別神,離棄耶和華真神。但是,這裏的「為自己立了別神」,到底是外邦的哪一種神?我們可以倒回去由王上十二章來思考:
耶羅波安王就籌劃定妥,鑄造了兩個金牛犢,對眾民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他就把牛犢一隻安在伯特利,一隻安在但。這事叫百姓陷在罪裏,因為他們往但去拜那牛犢。(王上 12:28-30)
原來,神口中耶羅波安的「別神」,耶羅波安自己說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神」。蛤?那不就是「耶和華真神」嗎?錯!因為耶和華真神不是「牛犢」,而且,耶羅波安在邱壇那裏私自建殿,將那不屬利未人的凡民立為祭司,又自己上壇獻祭,且將立為邱壇的祭司安置在伯特利。他在八月十五日,就是他私自所定的月日,為以色列人立作節期的日子,在伯特利上壇燒香。完全不符合神藉摩西所教導的敬拜方式,全是他自己創造的全新信仰。因為經上說:
你們不可做甚麼神像與我相配,不可為自己做金銀的神像。你要為我築土壇,在上面以牛羊獻為燔祭和平安祭。凡記下我名的地方,我必到那裏賜福給你。(出 20:23-24)
所以,神責備耶羅波安拜的「別神」,其實可以稱為「新耶和華信仰」,是自創的信仰。正如今天凡不是依照聖經教訓來敬拜,雖然對象也是耶穌的任何宗教團體,神在此都稱為別神。因此,我們一直三申五令的不要嫁娶外邦,在聖經真理的定義下,這些基督教會就是稱為「敬拜別神」的外邦,所以嫁娶其他基督教會的基督徒也是嫁娶外邦。
另外,今天我們仍在真教會中的主的僕人也要自我反省:有沒有做自以為是的敬拜?是不是已經偏離了聖經?當知道,聖經怎麼記,我們就當怎麼行。千萬不要突發奇想、天外飛來一筆要做其實聖經沒教導的自以為是的教會活動,或是覺得麻煩便宜行事。敬拜神的事上,不管是違背聖經真理而去增加,還是刪減,就不是真正的信仰。
凡我所吩咐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不可加添,也不可刪減。(申1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