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得救,還是依著世俗的憂愁叫人死?(林後七)

因為依着 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林後 7:10)

人活著,有時憂愁是必要的,因為有些憂愁是自我省思檢討後的正常反應,若是一個自我感良好的人則不會憂愁,他根本也不會覺得自己有甚麼地方需要改進。但是,當發現自己的不足與錯誤而產生的憂愁時,我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還是「依著世俗的憂愁」?因為不同的途徑,將導致人生不同的結果。

最明顯的例子是「彼得」和「猶大」。彼得明顯是產生了「依著神的意思的憂愁」,猶大則是選擇「世俗的憂愁」。

在彼得在三次不認主之後,他深覺得罪孽深重,出去痛哭!正如哥林多後書第七章這裡保羅敘述的憂愁、懊悔:

你看!你們依着 神的意思憂愁,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責罰。〔或作自責〕在這一切事上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林後 7:11)

主耶穌在明示彼得將三次不認主時,彼得無法相信自己會作出這樣大逆不道的事,也就是竟然「發咒起誓」說不認識耶穌,當下他矢口否認自己會逃跑、否認主,主耶穌知道他的軟弱,因為這時還沒賜下聖靈,任何人靠著血氣、憑著意志都無法撐過這一關,這時耶穌沒有一句責備的話,只有輕輕地對他說:

主又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着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 22:31-32)

後來,彼得的後悔與懊悔,所導向的就是重新出發,走向主所喜悅的人生!

相對於彼得,猶大由一開始對耶穌的不滿(耶穌反駁猶大針對三十兩銀子香膏的想法),到魔鬼進入他的心,讓他的罪行付諸行動,將耶穌以奴隸的價值三十塊錢出賣,最後耶穌被釘了死罪時,他恍然大悟!可惜,他的後悔走向「世俗的憂愁」的方向。因為他後悔時,沒有想起一句耶穌所講過的話,只有聽進去祭司長和長老導致死亡的話:

這時候,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們說:「那與我們有甚麼相干!你自己承當罷。」(太 27:3-4)

正像今天的世人一樣,因為自己沒有盼望,常叫陷入憂愁的人也不要有盼望。在猶大犯了滔天大罪時,蒙蔽的心沒有讓他想到要學習大衛王那樣深深的懊悔,不小心犯罪了,不管最後主耶穌要不要原諒,總是要去試試看啊!但是,正當他需要正確指引時,他遇到的卻要他死的祭司長和長老,這些人當然會這麼說:「那與我們有甚麼相干(不是我們的事喔!是你自己要的),你自己承擔吧!(他怎麼承擔?世俗的方法就是自殺,死一死算了!)」祭司長和長老話中之意就是「你去死一死算了」,心中沒有耶穌的話的猶大,真的去吊死了。

今天,我們並不去談論猶大若真的深切悔改會有甚麼結果?但是,我們要勸偶然被過犯所勝的人,不要放棄希望悔改、懊悔,而且,當「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像彼得一樣,要記得自己曾軟弱過(才不會誇耀自己),記得主怎樣憐憫他、不放棄他(被主的愛激勵),讓他永遠懷著欠神的欠債心理,一生奮力作主的工;不要像猶大「依著世俗的憂愁」自甘沉淪,完全躲避神,絲毫沒有想要哀求神的意思,若再加上身邊的人落井下石,叫他自己承擔,叫他去死,就真的永遠沉淪了。

(摘自台總早禱會聽道筆記,主領:簡明瑞傳道)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木柵靈恩佈道會協助心得2024.4.16-21

家,就是一定要回去的地方(來十一)

【讀經心得】真神因亞伯拉罕,賜福給兒子以撒(創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