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的名字是「牧者」(撒下19章)

有人告訴約押說:「王為押沙龍哭泣悲哀。」眾民聽說王為他兒子憂愁、他們得勝的歡樂、卻變成悲哀。那日眾民暗暗的進城、就如敗陣逃跑慚愧的民一般。王蒙着臉、大聲哭號、說:「我兒押沙龍阿、押沙龍、我兒、我兒阿。」約押進去見王、說:「你今日使你一切僕人臉面慚愧了.他們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兒女妻妾的性命.你卻愛那恨你的人、恨那愛你的人。........現在你當出去、安慰你僕人的心.我指着耶和華起誓、你若不出去、今夜必無一人與你同在一處.....。」於是王起來、坐在城門口.眾民聽說、王坐在城門口、就都到王面前。以色列人已經逃跑、各回各家去了。(撒下 19:1-8)

神再一次為大衛解除危機,這危機雖來自於大衛的罪,但是神的管教有祂的時候,時候到了,管教就會過去。只是,神不一定照人的期望來解決問題,像這次,大衛所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押沙龍被殺」,最後還是發生了。

身為父母的,怎麼可能在孩子離世時不傷痛?這裡大衛情不自禁放聲大哭,押沙龍的生母想必也陷入深深的哀慟中。但是,這樣的情緒反應,對這時的整個國家安定是無益的。

這裡,約押意識到情勢不對,直接責備大衛「王」。大衛知道了,虛心接受,擦去眼淚,收拾悲傷,然後站起來做該做的事:「起來,坐在城門口」。因為押沙龍雖然死了,當初押沙龍也曾是被多數百姓擁戴的,這時大衛王若要復辟,當按規矩來,也就是要等以色列多數百姓主動邀請他回王位才行,他所該做的,就是「坐在城門口」,等待!

這裡令人想起使徒保羅說的: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作事〕不要自以為聰明。(羅 12:15-16)

在使徒保羅倡議的「愛的箴言」:哥林多前書十三章裡,有詳述十二條愛的準則,其中一條提到「愛是不做害羞的事」,就是說一個人心中若有神的愛,他該有的表現就是不做害羞的事,也就是不做「不合宜」的事。何謂「合宜」?就是總是為對方著想,所以當他喜樂時,無論我有多麼悲傷,我都願意擦乾眼淚,露出會心的笑容,陪他喜樂;當他悲傷哀哭時,無論我有多麼歡樂,都要收起快樂的心,為他感同深受,一起流淚。目的就是「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

大衛的兒子死了,卻連哭的權利都沒有,因為你的名字叫「牧者」。牧者,只能為所牧養的羊群著想,你只能樂民所樂、苦民所苦。大衛明白這樣的道理,在此做了榜樣。包含面對曾忤逆他的示每、欺騙他的洗巴,他的王怒都要收下來,忍氣吞聲,因為你的名字叫「牧者」。

想起當年,主耶穌基督知道施洗約翰被斬頭時,祂和施洗約翰之間的深厚情誼,其實祂嚎啕大哭一場也是應該的,所以當下原本走到曠野之地要禱告的主,為了群羊,祂忍下來,因為祂知道這時關懷群羊,比祂個人的傷悲更是重要,而且不是應付了事,祂認真苦民所苦,最後甚至行出偉大的神蹟-「五餅二魚給五千人吃飽」:

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就去告訴耶穌。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裏獨自退到野地裏去.眾人聽見、就從各城裏步行跟隨他。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太14:12-14)

身為牧者,沒有悲傷的權利,也沒有喜樂的恣意,一切只能聽憑主怒,就是大牧者耶穌基督的指示行事,成就神所要「捨己」、無我的愛。

By Isaiah Kao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木柵靈恩佈道會協助心得2024.4.16-21

家,就是一定要回去的地方(來十一)

【讀經心得】真神因亞伯拉罕,賜福給兒子以撒(創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