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3的文章

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可六)

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可以去看看。」他們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可 6:38) 今年八月奉聯總差派去日本橫濱教會協助日本聯絡處第一次「正規式」教員講習會,可能因為是「宗教教育」的關係,自認為是我所擁有的恩賜,壓力並不大,也有可能因此禱告比較不那麼積極、準備上也沒那麼緊張。是順利結束了,但是感動不多,只是看見日本宗教教育所面臨的問題,使憂心一直在內心深處盤旋。 接著是九月壓力山大的印尼總會相關進修會講課。因為本身職分只是執事,卻要跟「長老」、「傳道」講課,我何德何能啊?多次在禱告當中問神:「我該拿什麼來分享?祢要我說的是什麼?」感謝主!有一天禱告中想起了出埃及記中,當時緊張不已的摩西也問了類似的問題,耶和華真神跟他說: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裏是甚麼?」他說:「是杖。」(出 4:2) 這句話跟今天的讀經進度馬可福音這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你們有多少餅?可以去看看。」 。當摩西被神賦予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任務,但是沒有人可以跟他交接、經驗分享,是全新的工作、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且還是件苦差事,再加上,摩西已經高齡八十歲,體力是個嚴峻的考驗。這時神跟他說的這句話,就是要他 「盡本分、其餘神負責」 的意思。手中的杖,就僅僅只是一根杖啊!然後,沒有了。若這根杖不管用時,怎麼辦?其實神的意思就是剩下的神會負責。 感謝主!當時印尼的事工,因為神借禱告中的感動: 「你手中的是什麼?是杖!」 然後去到印尼之後,只分享神在我服事的路上給我的所見所聞,放膽為主作了見證。沒想到,接下來課程結束後的一個星期西爪哇教會訪問(訪問了十三間教會),看見整個印尼的各教會竟然真的動了起來!現在想想,我覺得我好像舊約聖經中的「約拿」先知,原本心不甘情不願去了印尼,雖然有盡了力,卻也不是講了什麼「高言大智」的講題與內容,神卻動了工,讓整個印尼因大受感動,各教會竟然即刻開始「每日讀經」、「家庭祭壇」。印尼總負責廖長老曾跟我說過:「我們會一直叫錯叫您『傳道』,是因為印尼一直以來,聯總差派來的都是傳道。」 之後十月去嘉義教會協助靈恩佈道會,到最後一天結束了,駐牧傳道才跟我說:「其實靈恩佈道會差派公文一到的時候,就有人在問:『我們不是申請兩位傳道,為什麼派來了一個執事?』」才知我也不是被期待的。當然來到這樣的大教會,壓力也是很大,但是主給我信心,一樣用著「是杖」的心態,勇敢面對。感謝主!也一樣看

是否成了耶穌眼中的外人?(可四)

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 問他 這比喻的意思。耶穌對他們說、 神國的奧秘、 只叫你們知道 、若是對 外人 講、凡事就用比喻.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可 4:10-12) 耶穌用比喻,來說明天國的奧秘。身為稱職的教師,就是要用各種方法讓學生能學得明白。正如筆者在身為理化教師時,對於科學抽象觀念一定要用生活具體熟悉事物來做比方。耶穌用比喻,其實是要人更能清楚神國的奧秘,祂用平常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自然事與物,就是要引發眾人對天國的好奇與注意,願意進一步「求問」祂。 這裡耶穌雖說 「恐怕他們回轉」 ,其實倒是有點像「惋惜」,有如老師對上完了課,學生無動於衷的無奈。耶穌看見絕大多數的人並非真心要追求道理,把這些來湊熱鬧的人,歸類為「外人」。當眾人的「漠視」與「求問」不一樣的接續動作出現時,就區分出了耶穌眼中的「外人」還是「門徒」了。 今天我們對於每日讀經進度,是讀過了,什麼進一步的省思與感動都沒有,就讓他過去了,還是願意再等一下,做深入的省思、追求?若是前者,充其量就像其他宗教的唸經一般:唸了一遍就撥一顆珠子,「自我安慰」說我有在「唸經」,卻不是「讀經」。我們應該在每天的讀經讀了,就靜下心來一下,藉著一開始有禱告過的聖靈幫助,去思考、去反省,甚至可以像這裡的門徒和一些繼續跟隨耶穌的人「求問」,才能跳脱出耶穌眼中的「外人」,成為了「門徒」。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着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 1:22-24) 若我們只把讀聖經當成一種誇口(我每天都有讀經喔!我已經讀了X遍了喔!),卻從來沒了繼續追求的「下一步」,到頭來明明有每日讀經,生命卻一直沒改變,好比:一樣地衝動、一樣地缺乏聖靈的果子、一樣地軟弱....。所以,每日讀經的你當反思:我是耶穌眼中的外人,還是有認真追求的,是祂所愛的門徒? By Isaiah Kao

迫使主耶穌離開的小動作(可一)

耶穌 嚴嚴 的囑咐他,就打發他走,對他說:「你要謹慎,甚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潔淨了,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那人出去,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叫耶穌以後 不得再明明的進城 ,只好在外邊曠野地方,人從各處都就了他來。(可 1:43-45) 主耶穌行神蹟,要人不要張揚不是只有這一次,也許有許多人很不解:得平安、得醫治是好事,為何「不可告訴人」?這要從主耶穌說的話來找答案: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西門和同伴追了他去。遇見了就對他說:「眾人都找你。」耶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 往別處去 ,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裏 傳道 ,因為我是 為這事出來的 。」(可 1:35-38) 同一章的這段,是耶穌行完神蹟,祂反而「躲」起來,到曠野地方去禱告,連祂的門徒都不知道祂到哪裡去了。當祂的門徒跟祂說大家在找祂,祂反而說: 「我們可以往『別處』去,.......」 感覺在閃避這群人。還好耶穌總是會說明祂的用意,祂說: 「我也好在那裏『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 ,行神蹟是其次,傳天國的福音才是重點。 這位大麻瘋得醫治的人搞錯重點了,或許他也真的太興奮了忘了耶穌的「嚴嚴囑咐」,而且還隨意地做了將這神蹟傳開的小舉動,不在乎會違背耶穌的本意。但是事實已造成,他得恩典對耶穌的「回報」,竟是讓耶穌「離開」,阻撓耶穌的工作。 今天教會的存在價值,就是要傳天國的福音,引人得救。至於醫病、趕鬼、得平安其實是其次,目的是為的證明所傳的道。 二人(保羅和巴拿巴)在那裏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膽講道,主藉他們的手, 施行神蹟奇事,證明他的恩道 。(徒 14:3) 有些見證,是為了證明道理是真的,但是有些見證是神給個人的特別恩典,不必刻意說出。這說與不說之間,都要照神的旨意而行。 近年來,福音活動中「福音」的成分變少了,甚至不見了,活動海報連「真耶穌教會」五個字都消失了,完全看不出這是教會的福音活動。福音見證雖然很好,但是見證者的心態是榮耀神、還是高舉自己?慕道者接受到的訊息是在「聽奇人異事」,還是「看看信主有什麼福利」?有沒有照主耶穌所要的,將真理的感動送進入人的心? 就像這位大麻瘋的,他高聲見證主耶穌的恩典,卻迫使耶穌離開那地。當我們傳福音僅高舉見證,甚至連福音的成份都全部省略了,這樣耶穌會同在嗎?今天各地的福音活動,

如何讓主常與我們同在?(太廿八)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 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 28:20) 最近會看到一些教會,做著明顯「神不同在」的工,但是主事者似乎不自覺。這些工的特徵一開始是沒什麼功效(還不至於毫無功效,所以必須細察),接著開始萎縮,然後廢止。神的工不同於世上的工,世上的工有成功秘訣,那就是「有志者事竟成」,但是神的工,有志者,但不依靠神者,反倒危險,因為當事人一頭栽進去,不思考真理、不依靠聖靈,只靠一股蠻勁,即使遇到了挫折,還能消費耶穌,說:神在考驗我(是在刑罰吧?)、感謝主的帶領(真的有帶領嗎?)等等。 要讓神願意與我們同在,其實聖經中講得很清楚,就是這句話: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凡」 ,就是一切的意思,不可偏頗, 「我所吩咐你們的」 就是這本聖經,所以基本功就是要每日讀聖經、每天靈修「零」修,藉著禱告思考每一句今日所讀的聖經內容。 「都教訓他們遵守」 ,就是以「領會講道」的規格做預備,思考如何在適當的時機將每一句神所吩咐的教訓人,而且是有目標的,這目標就是要能感動人願意去 「遵守」 。 例如:保羅講道從來就不是在發表神學研究,也不是在展現他的淵博學識,他的講道都扣上這個原則,也就是要使聽見的人聽到真理、真的感動、真的願意立志遵行,就像打拳,是「拳拳到位」,不是在打空氣,所以他說: 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林前 9:26) by Isaiah Kao

穿上禮服(太廿二)

王進來觀看賓客、見那裏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裏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太 22:11-14) 這段是談到耶穌「禮服的比喻」,前半段提到猶太人如何地鄙視救恩,殊不知人活著就是要懂的為永生打算,而這永生的禮物,神已經願意白白賜給人,好比進入國王筵席一般。但是正如今天的世人,許多基督徒用盡各種管道遵照耶穌基督的指示在傳福音,邀請親朋好友以及陌生人來進入國王的筵席,後來因為這些人的輕視救恩,所以就臨到其他的人身上,正如這裡所說的 「不論善惡都招聚了來」 ,所以後來進入真教會有得救盼望的,是「不論善惡」,沒有可誇的。 接著,比喻中「禮服」代表合乎神旨意的一切義行。當時,在國王的筵席上,王會為每位賓客準備一套專屬的禮服,所有的賓客必須在國王的筵席上穿上出席,以表示對國王的尊重。結果筵席中出現一位沒穿上禮服的賓客,國王問他,他當然理虧答不出來。鄙視王所給的禮服不穿是重罪,正如鄙視聖經所記的一切應該去行卻不去行的人,這些人的結局也是要被逐出恩典門之外。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太 7:21) 這裡的「不都能進天國」的人,就是指其中那些不遵守天父旨意的人,即使好像做了很多的服事(只穿自己的衣服),在王的筵席上,卻不穿王所給的禮服(即遵行天父的旨意),當然進不去最後的天國。使徒保羅深知問題的嚴重性,神要他做的(如傳福音),他不敢偷懶不去做,而且也要小心是遵照神的旨意去做,因為不照神的旨意去行,形同不穿王的禮服在王的筵席上閒晃。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我若甘心作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林前 9:16-17) 今天我們有去查看耶穌基督給我們的禮服嗎?這禮服就是手中的聖經。我們有每日讀經嗎?讀完有確實去行出來,也就是將禮服穿上嗎?有穿對衣服嗎?

為了主,被說是狗也行的迦南婦人!(太十五)

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喫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罷。」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太 15:27-28) 2023年在印尼待了十八天,街上看不到狗,一問之下才知回教世界對狗很厭惡,於是在外面不見狗蹤。 兩千年前,這位迦南婦人為得救恩,不惜「成為狗」,被眾人鄙視。耶穌委婉又強硬的測試,言下之意就是指著迦南婦人說「你就是狗」,當下或許旁邊的眾人有不少露出鄙視的訕笑,這時,被羞辱到如此程度的你還要救恩嗎?今天我們一點細故就「我不要來教會了!我不來聚會了!」,若是這樣,跟這「外邦」的迦南婦人相比可是差遠了! 兩千年前對「狗」對「豬」是極度鄙視與污衊,難怪通過考驗的這位迦南婦人不但得到救恩,還得到耶穌讚許。 其實值得一提的是,狗有「忠誠」的特質。幾年前擔任學校訓育組長時,曾邀請導盲犬協會老師來對全校師生演講。演講者先牽一隻導盲犬上台,見導盲犬的訓練有素令人印象深刻。這時,這位年輕的女講師問所有的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狗最喜歡的東西是什麼嗎?」這時台下七嘴八舌地回答「肉骨頭」、「玩具」或是什麼的。最後講師就回答說:「是『人』,狗最喜歡跟人在一起,而且一但認定你是他的主人,就永遠不改變喔!」 原來如此,主人帶狗兒去散步時,狗兒總是頻頻回頭露出微笑看著主人,搖動的尾巴似乎在告訴旁人他心中那壓抑不住的喜悅。有許多美好的故事(如:忠犬小八)都在告訴著我們:狗可以沒有食物,但是不能被主人拋棄。 難怪當耶穌以狗來考驗迦南婦人時,迦南婦人的回答很耐人尋味: 「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她已認定耶穌是「主人」,若耶穌願意成為我的主,我是狗,也行! 記得1999年剛接任教務負責人,也曾被軟弱而憤怒的信徒半夜三點打家裡的電話罵:「啊你是X執事養的狗是不是?!」當時來不及反應,也不敢掛人電話,任其歇斯底里的謾罵。如今回想,或許也是主耶穌對我的考驗吧!但我並不是某某人養的狗,我是主耶穌的忠犬!旺! By Isaiah Kao

與耶穌相合,還是與耶穌為敵?(太十二)

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太 12:30) 神造人有創意、想法,可以藉此造就這美麗與新奇的世界,榮耀主名、彰顯祂的大能。但是,信仰上卻只有一個原則:「遵行天父旨意」,真理中不會有人的想法、未來也不會再有新的創意,正如猶大書所說的「一次交付」: 親愛的弟兄阿、我想盡心寫信給你們、論我們同得救恩的時候、就不得不寫信勸你們、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的爭辯。(猶3) 在服事神、傳福音上面,創意反而是危險的想法,因為創意就是「創我的意」,而不是依照神的旨意。若是完全依照原有的概念與想法,沒有人會用「創意」來表達。 馬太福音十二章這裡,耶穌面對法利賽人「創意」的想法,用自己的私慾去理解耶穌的作為,認為耶穌趕鬼只是靠鬼王趕鬼。耶穌對這種創意想法,提出嚴重的警告:「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與耶穌為敵,即使做了再多「自以為」的聖工,如何得主喜悅? 要同耶穌的理念、做法,才是真正與耶穌相合。事工人員不讀聖經、不常聚會靈修禱告,不知神的旨意,如何相合?正如身為教員的,不每日讀聖經,講故事時不經意就會加入了自己的看法,扭曲了神的原本旨意,或是雖有宣講神的命令,卻是依照自己的成見「輕輕放下」,因為自己不認同,也沒有做到。就好比「主內聯婚」,若是尚未進入婚姻之前,就因為自己的情慾發揮創意,覺得將自己外邦男友或女友帶來信主就好了來安慰自己,合理化自己的罪行,這樣的教員講課時將「弱化」神原本命令的強度,不敢照耶穌的旨意去強調。 另外一句似乎衝突的,其實是指耶穌接受事奉的方法的不同,這裡不是指真裡的看法不同: 約翰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與我們一同跟從你。 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不敵擋你們的、就是幫助你們的。(路 9:50) 在基本真理相同之下,做聖工時神常常指示每個人有不同任務。若是「不照我的方法作,就不是愛主」,就會落入耶穌所說的這句話中所要教訓的人。並非重視某件聖工才是愛主,做其他的事工就不愛主,若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危險的。 by Isaiah Kao

十九週年省思

2004年10月4日在石牌教會蒙神揀選成為他的僕人(執事)。這是神的特別恩典,因為一方面年紀極輕,只有34歲,另一方面能力極淺,才初任教會負責人第五年,那時還數著剩餘卸下職務的日子,沒想到原定六年就要卸下的職務,準備離開石牌教會的,卻因倒數前一年的按立為執事,從此離不開「職務會」。 2004年9月3日也是家母罹癌開刀日,神借家母人生的大轉折,見證了「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的大能,至今也是十九週年了,讓我們全家體會到耶穌所說的「生命在我、復活也在我」,值得感恩紀念。 今天,感念神高舉祂的僕人,這幾天在印尼雅加達各地區協助事工,備受禮遇!不禁想問:我是誰?竟然受到各教會極高規格的接待!這正印證神親自所說的: 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 神的話、謹守遵行他的一切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 他必使你超乎天下萬民之上。 (申 28:1) 感謝神! by Isaiah Kao

進天國只有「一個」條件(太七)

到底要怎樣才能進天國?那就請耶穌基督親自回答吧!耶穌說: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 惟獨 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太 7:21) 這裡說要進天國至少是「會稱呼主耶穌為主」的人,也就是信耶穌的人。但是這些稱呼耶穌為主的人「不都」能進天國,所以拜耶穌以外的人只好淘汰了,那麼這些拜耶穌為主的基督徒,通過了第一關,進入第二關,也是最後一關,這關通過了,耶穌明說「才能進去」,而且也只有這一個條件,因為耶穌說「惟獨」。 進天國唯一的條件就是 「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 。何謂天父旨意?就是這整本聖經,遵行不是部分做到就可以,不是一般基督教「點餐式教義」就行,而是要完全做到才達到耶穌的標準。 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 神的話、 謹守遵行他的一切誡命 、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他必使你超乎天下萬民之上。你若聽從耶和華你 神的話、這以下的福必追隨你、臨到你身上。(申 28:1-2) 聖經都是前後呼應的,這裡告訴我們神「遵行」的標準: 「謹守遵行他的『一切』誡命」 ,用數學的表示法來說名,就是100%的意思,99%就是不純。 所以進天國只要「遵行天父的旨意」,就是完全遵守聖經所教訓的一切真裡,簡單的說就是真耶穌教會幫大家整理出來的「五大教義」、「十大信條」,每個都去遵守,加上「每日讀經」明白全盤的天父旨意,讀了加上聖靈的引導必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可去做的。 如果不遵守,或是只有部分遵守,這裡舉例說明:即使也會講道、醫病、趕鬼也沒用,以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很熱心、很有愛心、做很多事工服事主,但卻只是表面化的信仰,是做給人看的,也是不能進天國的。耶穌說明,天國是 「耶穌認識」 的人進去的,不遵守或只是部分遵守,在神眼中都是 「惡人」 ,是他 「不認識」 的人,只能去黑暗的陰間了。 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 從來不認識 你們、你們這些 作惡 的人、離開我去罷!(太 22-23) 所以,你今天讀經了嗎? by Isaiah Kao

我們「是」世上的鹽(太五)

你們 是 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 5:13) 我們常不小心讀成:耶穌要我們「成為」世上的鹽。看清楚聖經的經文喔!這裡說:你們「是」世上的鹽,不是要「成為」。這有什麼差別? 若是「成為」世上的鹽,表示本來可能不是鹽,但是耶穌勉勵我們可以努力成為鹽,在這樣的架構之下,一但成不了鹽也沒關係,因為只是一種「建議」。 其實真正的意思應該是「是」世上的鹽,表示是一種命令:我們本質就是鹽,本來就該會鹹,一塊鹽岩(當時的背景所指的鹽)竟然不會鹹,就只剩石頭岩石的成分,接下來的用途就只能丟在路上給人踐踏了。今天受洗歸入基督名下的人,靈魂的本質已經發生改變,不再屬世界,而是屬天的,跟耶穌一樣是本來就會鹹的「神的兒子」,若不鹹,就是罪了。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 神的兒子。(太 5:9) 那麼什麼叫做會鹹呢?聖經說: 彼此和睦、說話和氣 就是發揮了鹽調和的功能了! 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甚麼叫他再鹹呢。你們裏頭應當有鹽、 彼此和睦 。(可 9:50) 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着 和氣 、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 4:6) 所以使人和睦、說話和氣是做為天父兒子的天性,也就是有「鹽分」,當然會鹹;若說話咄咄逼人、語氣兇暴、自誇狂妄,那就是沒有鹽分的鹽岩,若這是出自已經受洗的真信徒口中,就成為了耶穌所說的「失了味的鹽」,只能被丟在外面被人(魔鬼)踐踏,也就是進不了天國,只能去地獄了,可不嚴重乎? 原來說話兇惡的、愛跟人吵架的,只能去地獄。 by Isaiah K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