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4的文章

作為與萬民有所分別的人(利20章)

你們要歸我為聖、因為我耶和華是聖的、並叫你們與萬民有分別、使你們作我的民。(利20:26) 話說以色列人將來要進入迦南地,摩西轉述真神的許多規定,特別強調不要效法迦南原住民,好比在本章提到許多感覺「不堪入目」的淫亂生活敘述,對於我們這些習慣在聖經真理中度日的人來講,似乎難以接受,但是這裡為何還是要詳細寫下來?因為這些都是迦南七族的真實狀況。 事實上,當以色列新的一代後來真的過了約旦河,進入了迦南地,一開始真的很努力將迦南七族逐一剿滅,但是後來也累了、懶散了、心動搖了,就像我們沒有對於信仰生活認真去堅持一樣,到最後沒有完全除淨。 這後來成為造成「士師記」的惡性循環原因,因為學習了迦南地外族的惡習,出現了:惹神忿怒,被神懲罰,呼求神,然後再被拯救的惡性循環。其中的原因,是因為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四十年來,習慣畜牧的生活,對於接下來要過的農業生活沒有概念,但是他們卻不懂得去求問神,竟從當地習俗去學習,這其中難免學到了祭祀的拜偶像習慣,例如:原來要這樣拜才會豐收。於是惹神的憤怒。 聖經說:貪心就是拜偶像,也就是今天的我們也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有拜偶像的情事發生,就因為「貪」。凡事只要出現了貪心,就會悖離真理。當心存知足,加上了敬虔的心,也就是神給我什麼,我就接受什麼,不要再想要無限上綱的豐收,人一旦出現貪,就會想要用自己的方式,不照神的規矩。 在世俗中,好比身為使用電腦的作業員,即使是信徒,想要讓電腦不要當機影響效率,卻學習不知哪來的風俗:放乖乖,而且還要綠色的?不知不覺就受到異教風俗的影響。 又好比教會的事工,為了達到世俗觀念中的「績效」,竟然想要學習「外教會」的做法,而不是好好跪下來跟神求。 當時士師時代,百姓就是因為要開始學農耕的生活,但卻不去遵照神的律法中關於農耕的規定(其實規定已經很詳細),反而去學迦南人的做法,於是也加上了拜偶像的動作。 神要我們凡事回歸真理,這就是「分別」的真正意義。有了分別,就是聖潔,不僅在男女之間合神規範的性行為之外,也包含守安息日、十一奉獻、主內聯婚主前完婚等,這些都是「聖潔」,只要 「與萬民有分別」 ,就是聖潔。因此若教會社會化、世俗化,或是自己跟者世俗脈動在走,都該警覺到已經沒有分別,更別提聖潔了。

要獻得可蒙悅納(利19章)

你們獻平安祭給耶和華的時候、要獻得可蒙悅納。(利19:5) 這裡說獻平安祭要獻得「可蒙悅納」。「悅納」顧名思義就是讓主很滿意、很高興,來接受所獻的祭物。當時候的獻祭,就是今天的禱告、事奉、與日常表現的一切行為等等。今天對我們的意義,就是要思考:我們有照神的心意來事奉嗎?還是仍然用「自以為是」的心態在事奉? 有一次在石牌教會的「母親節特別聚會」結束後,有一位老姐妹在門口似乎在等車,身為教牧負責人的我禮貌性走過去問安:「哈利路亞某某姐,妳在等人嗎?」,她說:「對啊!我兒子要來載我啦!說什麼要帶我去吃母親節大餐啦!」,我就回:「感謝主喔!您的兒子很孝順誒!」,沒想到她回我說:「啊!冇效啦(沒有用啦的台語)!我講的話都沒在聽,只有母親節要帶我吃大餐,啊是要我吃一吃趕快三高趕快去死嗎?」。突然覺得空氣凝結,不知道如何接下去,只能苦笑。 是啊!這不就像我們今天很多「好像」很認真服事主,忙忙碌碌東奔西跑「作主工」的人一樣,你確定所做的工,神真的悅納嗎?有問過主「我這樣做祢喜歡嗎?」有願意追求認識祂的喜好, 努力讀經禱告,好照祂的喜好來事奉嗎?還是,所做的讓我們的天父,跟這位老姐妹的感受一樣,看著我們嘆氣:「冇效啦!」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太7:21-23) By Isaiah Kao

亞伯拉罕在自己眼中與他人眼中的身分(創23章)

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崙、亞伯拉罕為他哀慟哭號。(創 23:2) 亞伯拉罕的愛妻撒拉死了,他為她哀痛哭號。人生最美的風景就是夫妻彼此相愛,同跑天路、同甘共苦、同享美福。在此可以看到亞伯拉罕夫婦的鶼鰈情深! 後來亞伯拉罕從死人面前起來、對赫人說、我在你們中間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們在這裏給我一塊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他不在我眼前。(創23:3-4) 再怎麼難過,還是得 「從死人面前站起來」 ,在亞伯拉罕自己的眼中,自己不過是這些赫人中的 「外人、是寄居的」 。如此謙卑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常常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就「油條」了,自以為是、妄自尊大。以當時亞伯拉罕的家產與人數,走路都可以有風了。看來,神這麼喜歡亞伯拉罕是有祂一定的道理的。即使在當地的赫人眼中,亞伯拉罕可是位 「尊大的王子」 。 赫人回答亞伯拉罕說、我主請聽、你在我們中間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只管在我們最好的墳地裏埋葬你的死人、我們沒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墳地裏埋葬你的死人。(創23:5-6) 今天我們能用謙卑的心看自己嗎?無論身邊的人如何地看我們,謙卑就對了!

神所要的聖潔生活(利11章)

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你們曉諭以色列人說、在地上一切走獸中可喫的、乃是這些.凡 蹄分兩瓣、倒嚼 的走獸、你們都可以喫。(利11:1-3) 水中可喫的、乃是這些.凡在水裏、海裏、河裏、 有翅有鱗 的、都可以喫。(利11:9) 只是有翅膀用四足爬行的物中、 有足有腿、在地上蹦跳的 、你們還可以喫。其中有蝗蟲、螞蚱、蟋蟀、與其類.蚱蜢、與其類.這些你們都可以喫。(利11:21-22) 真神以「可以喫」來教導選民分別為聖的聖潔生活,從本章大約可分三類: 一、分蹄、倒嚼的走獸 分蹄:就是分別為聖,世界是世界,教會是教會,有分辨的能力,不至於善惡不分、聖俗沒有界限。 倒嚼:就是對於神的話懂得反覆思考,好像在反芻的感覺。每天即使有讀聖經的習慣,也要慢慢讀、仔細讀,不是有讀就好。 二、有翅、有鱗的水族 有翅、有鱗:有翅、有魚鱗的魚,擁有逆水而上的能力,才不至於隨波逐流。基督徒應該在世不屬世,要有分別為聖的生活與心志,不可跟隨世俗潮流生活。 三、有足有腿在地上蹦跳的爬物 能蹦跳就可以短時間離開地面,即使必須在世界生活,蹦跳代表不願屈就世界潮流的決心,雖無法長時間離開地面,卻努力跳向天空。 By Isaiah Kao

祭司的任務與福份(利1-10)

耶和華曉諭亞倫說、你和你兒子進會幕的時候、清酒、濃酒、都不可喝、免得你們死亡.這要作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使你們可以將聖的、俗的、潔淨的、不潔淨的、分別出來。又使你們可以將耶和華藉摩西曉諭以色列人的一切律例、教訓他們。(利10:8-11) 這段話是真神「親自」曉諭大祭司亞倫的話,時間點是在他的兩個兒子在祭司的職任上因獻上凡火被神擊殺之後。今天,按照彼得前書二章九節所記,我們都是「君尊的祭司」,是君王的祭司,所謂的祭司,就是替人向神代求,必須要有憐憫的心腸,才不至於「形式化獻祭」。今日的祭司,就是指我們每一個人。 既然是祭司,在自我要求上: 第一、事奉時當全心投入 :祭司要 「清酒、濃酒,都不可喝」 ,就是在事奉的事上,不可因酒分心。酒,可指今日一切會讓人沉醉、快樂的事。酒也會使人精神渙散,無法集中。在此神已經發出警告: 「免得你們死亡」 。身為今日神的祭司,在事奉時當專心,不可讓其他任何因素干擾事奉。 第二、心志上要 「分別出來」 ,也就是不可聖俗不分,不可將屬世的認為是屬靈的,甚至將企業經營那一套帶進教會,或是將外面流行的歡樂作為帶進來改變婚禮、宗教教育、詩頌等的敬拜。 第三、要有能力 「教訓他們」 。既然是神的祭司,就要深深地明白神的一切律例,而且不是只是「懂」,還要會「教」。讀聖經是基本功,能讀聖經才是「吃乾糧」的長大成人,因為是「主動覓食」,靈性若只是嬰孩,就只能「被動餵食」,也就是無法主動追求真理,需要傳道者在聚會中「餵食」,或是等著弟兄姊妹的分享才會得著靈糧。 讀聖經有三的階段:讀進去、讀懂、讀活。讀進去就是知道聖經在寫什麼。讀懂就是知道神要我們做什麼。讀活就是照聖經的要求去做。 再來,從利未記第一章到這裡,可以看到神所賜的「祭司的福份」: 一、燔祭牲剝下來的動物皮,可以給祭司持有。 獻燔祭的祭司、無論為誰奉獻、要親自得他所獻那燔祭牲的皮。(利7:8) 皮,可以單指物質的擁有,也就是祭司「為人代求」,將得神賞賜。皮,也可以指「名聲」的象徵意義,也就是因執行聖工得神所賜的榮耀。 二、贖罪祭、贖愆祭的祭肉可以由祭司家裡的一切男丁享用。 祭司中的男丁、都可以喫這祭物、要在聖處喫、是至聖的。(利7:6) 三、平安祭中的「餅」,要給獻祭的祭司做食物。 從各樣的供物中、他要把一個餅獻給耶和華為舉祭、是要歸給灑平安祭牲血的祭司。(利7:14) 平 安祭中的「餅」要獻...

【見證】神親自回答慕道者的問題

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你們被交的時候、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甚麼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裏頭說的。(太10:18-20) 主耶穌願意藉著祂僕人的口說祂所預備的話,這是真的! 本週因為協助黎明教會靈恩佈道會工作之故,而且工作分配上是屬於「協助傳道」的部分,也就是要負責四天的佈道會講道與辦聖禮的部分,另外也有檯面下的工作要協助,就是全天候在協助的教會參與訪問與傳福音的事宜。 上午去訪問一位慕道者,是一位香港來旅居的先生陳強華,他是黎明教會信徒在市政府附近發福音傳單後自己來聚會的。 見面時,他問了一個問題: 前幾天他女兒被反鎖在屋內,因為門鎖是電子鎖但是故障了,裡外都打不開,但是他女兒又身體不適,用電話叫他來幫忙開門。他從屋外也打不開門鎖,只好請鎖匠來,鎖匠就用手動方式要解開門鎖,插入一種特殊的工具,但是還是打不開。當時他說他就試試看在心中禱告神,「哈利路亞,求主耶穌幫忙開門」,當他「阿們」時,喀一聲,門鎖打開了!而且鎖匠還說:剛剛用工具想要手動打開時,他自覺把裡面一個重要零件轉壞了,心裡想完了,這下只能用破壞的方式解決,但是門與門鎖又非常堅固,可能會非常麻煩。但是正在想的時候,怎麼喀一聲,開了!好幸運! 於是這位慕道的陳先生就問我們: 他一開始覺得是「神蹟」,因爲禱告完就開鎖了,但是又慢慢覺得,會不會是鎖匠說的幸運?我會不會太迷信?到底是「物理性」的本來就會解決的問題?還是真的是神蹟? 在場李銘祥傳道、其他訪問人員七嘴八舌說了許多要他信心堅定的話。這時,我在他們分享時心中禱告:主若有話要跟他說,求神賜給我當說的話。 突然間,他們講完了,就說:高執事您有沒有要跟他說的話? 我就說: 有可能是幸運,也有可能是神蹟,因為我也不知道。但說是神蹟,神也可以讓他「剛好幸運」。因爲聖經中很多「恰好」其實都是神的旨意。如果是神蹟,就是神要你知道:你是他的羊。聖經約翰福音第十章主耶穌曾說:我的羊聽我的聲音。若你是他的羊,你會願意聽道理,你會願意禱告求告他。 他又問:但是我現在又不是教徒,也沒有聖靈,他會聽我禱告幫助我嗎? 我繼續說: 你現在不是教徒,但不表示你永遠不會成為教徒。以弗所書第一章有說:會得救的主的羊,創世以先就已經決定了,意思就是說:會得救的,就一定會得救。但是沒有被預定要得救的,就...

我不會跟孩子做聖經分享嗎?(林前12、13、14章)

關於聖靈建立教會,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的十二、十三、十四章,剛好提到我們該善用恩賜的三個提醒: 一、能力都是恩賜,恩賜來自聖靈: 首先在第十二章提到聖靈如何建立教會?就是將能力按肢體的功用做分配,使每位得聖靈的人都有聖靈的恩賜,建立教會,這時應該發揮肢體的功能,互相協調,而不是互相批評、論斷。而且,既然能力是聖靈的恩賜(gift),有能力的人就沒有任何自誇的藉口。 弟兄們、論到屬靈的恩賜、我不願意你們不明白。(林前12:1) 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林前12:7). 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12:8-11) 二、當切切祈求更大的恩賜,就是「愛」的恩賜: 第十三章講到有一種神的工人叫做「有恩賜卻沒有愛」的工人,保羅形容這種人能力雖強,甚至可以移山倒海,但是形同「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是耶穌所不認識的工人(參:太7:21-23)。而這裡所提到的愛,並不是世人口中普通的愛,這種愛叫做捨己之愛(agape),是我們當切切祈求的更大的恩賜。 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林前12:31)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agape)? 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壹3:16) 三、更要羨慕的恩賜,就是「先知講道」的恩賜: 第十四章繼續提到,更要羨慕的恩賜,就是造就教會的恩賜,也就是先知講道的恩賜: 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原文作是說預言下同〕(林前14:1) 近年來推動家庭祭壇,許多身為家長的直接推卸責任說:「聖經我不會解釋!」拒絕進行家庭祭壇。家庭祭壇就是在生活中以聖經的話語常常跟孩子提起,若自廢武功不願推動,就是讓自己的孩子直接葬送在世界潮流之中。事實上,保羅鼓勵我們都要祈求明白聖經、解釋聖經的能力,以便造就教會。況且我們有聖靈同在,實在沒有任何藉口說:「我不會!」因為聖靈就是「真理的聖靈」啊!除非我們身為父母的,還沒求得聖靈。 (耶穌說:)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或作訓慰師下同〕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 真理的聖靈 、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面。(約14:16-17) By Isaiah Kao

主的羊、聽主的聲音、主必親自引領(約10章)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着我。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 誰也不能從我手裏把他們奪去 。我父把羊賜給我、他比萬有都大. 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裏把他們奪去 。(約10:27-29) 今天在石牌教會有福音茶會,邀請到台北教會陳聖德弟兄見證。四歲在嘉義教會受洗。 早年他的母親因為抗日戰爭,外公外婆因無力撫養,將他母親送到遠房親戚南京家中,因為是遠房親戚,加上大家經濟普遍不好之故,所以他母親在寄養家庭中不受疼愛,在他母親國中時,就因為有人跟她講到有一個地方可以有「愛」,就是教會,讓她踏進南京真耶穌教會,第一次到教會禱告就受聖靈。 因外公外婆不在身邊,使他母親猶豫,不能決定要不要受洗,結果當時教會的一位長老跟她說:妳已經受了聖靈,就是主耶穌要妳受洗。就這樣他母親就在真耶穌教會受洗了。 抗戰勝利後,全家團圓了,這時他母親鼓起勇氣跟家人說她已經信耶穌的事情。沒想到他母親的母親,也就是外婆也說,我也信耶穌誒,妳是哪一間?結果兩個人都是在真耶穌教會受洗了。 到台灣之後,外婆和母親覺得來台灣還是應該要找教會,當時只是覺得「是教會就好了,管他哪一個教派?」,結果有一天晚上,在嘉義的路上閒逛,發現有一間教會晚上還燈火通明在「營業」,就這樣走進去聚會。奇妙的是,她們覺得「原來各教派的教會唱的詩都一樣、禱告也一樣有靈言」,沒想到結束時,教會同靈問她們從哪裡來?信耶穌了嗎?她們說:我們都已經信耶穌了,是真耶穌教會的。這位同靈就跟她們說:這裡就是真耶穌教會。真是奇妙!後來她們曾說:如果那時走到其他教派,也會接受在外教會聚會,因為還搞不清楚。但是因為她們是主的羊,主不會讓她們走錯教會。 後來陳弟兄的父親追求他母親時,不願意信真耶穌教會,因為他是美國受訓的飛官。他父親說:我在美國,各種教會我都去過了,從來沒有一間教會像你們真耶穌教會一樣,「這麼沒有氣質」,原來他是指我們禱告的靈言聲很大聲、又身體震動,很不雅觀。 婚後,雖然自己不信,但是沒有阻擋妻子和孩子去教會。 有一次,他父親在試飛T33戰鬥機時,當天的課程是要「信賴儀表」飛行,所以飛機駕駛座以帆布遮住視線,因為他原本在美國受的訓練是螺旋槳戰鬥機,但是T33型戰鬥機是噴射戰鬥機,速度太快,不可以像以前一樣仰賴目視目標與距離。但是第一次起飛就撞上土堤爆炸,戰鬥機整個解體起火,當時有兩位美國教官駕駛吉普車前往飛機爆炸處,熊熊的火焰使美國...

面對面與神說話(出33章)

摩西素常將帳棚支搭在營外、離營卻遠、他稱這帳棚為會幕.凡求問耶和華的、就到營外的會幕那裏去。(出 33:7) 摩西進會幕的時候、雲柱降下來、立在會幕的門前、耶和華便與摩西說話。(出 33:9) 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摩西轉到營裏去、惟有他的幫手一個少年人嫩的兒子約書亞、不離開會幕。(出 33:11) 聖經中神所重用的工人,都有固定禱告的習慣,且這樣的禱告,是真實地與天上創造萬物的真神密切地交流,不是像法利賽人那種故作謙虛、實則毫無意義的禱告動作。在金牛犢的事件中,當摩西為犯大罪的百姓四十晝夜禁食禱告,最後蒙神應允的過程中,我們看見了摩西有一個「個人靈修的空間」,他稱為「會幕」,但不是後來按照山上指示所造的那個:有祭司獻祭的帳幕、以及有至聖所與聖所的會幕,而是他私人「素常」的禱告空間。 聖經中不乏有與神密相契的神的工人,他們就像密友一般親密,特別是摩西,雖然這裡應該是後人所做的補述,說: 「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 是的!面見神竟然可以像跟好朋友閒聊一樣自然。後來,當摩西被人毀謗,這還得了!神毫不猶豫地親自為摩西辯護,也親口證明此親密的關係: 「我要與他面對面說話、乃是明說、不用謎語、並且他必見我的形像.你們毀謗我的僕人摩西、為何不懼怕呢?」(民 12:8) 申命記也有類似的記載: 「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申 34:10) 另一位與神極親密的代表性人物,就是但以理,他也有固定的禱告時間與空間,經上說: 「到自己家裡,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 (參:但 6:10) ,但以理也有與摩西相似的習慣,就是與神建立固定的敬拜時空,且不可改變,「和素常一樣」,因此又被神稱呼為 「大蒙眷愛的但以理」 (參:但 10:10-11) 難道只有摩西、但以理,和許多聖經古人才能得此厚愛嗎?我不可以嗎?其實,神樂意與親近祂的每一個人有親密的互動,因為我們都是祂的愛子,因祂已賞賜聖靈給我們,這就是明證!經上也說,祂喜愛側耳聽敬畏祂的人所說的話,還做筆記: 那時、敬畏耶和華的彼此談論.耶和華側耳而聽、且有紀念冊在他面前、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他名的人。(瑪 3:16) 我們願意與神成為親密的朋友嗎?那麼,我們有素常讀經、禱告的習慣,且堅持親近神、不輕易改變這樣的習慣嗎?有預備特別的...

是民主還是神治?(出32章)

百姓見摩西遲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亞倫那裏、對他說、起來、為我們作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甚麼事。(出32:1) 這段經文中 「遲延不下山」 原文作「領袖狠心丟棄我們、羞恥地逃走了」。在當時沒有line的網路通訊下,「四十晝夜」的「斷訊」真的讓以色列人熬不過去,領袖摩西,也成了 「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 ,不是屬於我們的人。接下來百姓到亞倫那裡, 「對他說、起來、為我們做神像」 原文作「逼迫、攻擊、起鬨、強逼」亞倫要做神像。當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摩西下山責問亞倫這件滔天大罪時,亞倫雖說是推卸責任,所陳述的也是事實: 「亞倫說:求我主不要發烈怒、這百姓『專於作惡』、是你知道的。(22節)」 神對以色列人的出埃及,就是以「軍隊」期待,軍隊,就是服從命令,是有紀律、有組織的團隊,既然是軍隊,就沒有所謂的民主。 以色列百姓,就如同今天所謂的人民,社會會強調「人民是頭家」,但是教會的頭家並不是人民,即使是全國信徒代表大會都不可以決議「為我們做神像」這違背真理的事,甚至強制執行。教會不能用民主來做真理的決策,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神治」的真教會。 亞倫身為「代理領袖」無論如何都不可以順從「多數決」做違背真理的事,去拜偶像、雕刻偶像,他不該成為一個屈服民意的牧者。 當摩西下山時,以色列民面對罪惡,摩西有給他們「悔改的機會」: (摩西)就站在營門中、說:「 凡屬耶和華的、都要到我這裏來. 」於是利未的子孫、都到他那裏聚集。他對他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這樣說、你們各人把刀跨在腰間、在營中往來、從這門到那門、各人殺他的弟兄、與同伴、並鄰舍。」利未的子孫照摩西的話行了.那一天百姓中被殺的約有三千。摩西說:「今天你們要自潔、歸耶和華為聖、各人攻擊他的兒子、和弟兄、使耶和華賜福與你們。」(26-29節) 面對這危險存亡之際, 第一,要承認錯誤,認罪悔改,所以要走出罪惡的團體,走向屬神的地方, 「都要到我這裡來」 。最後看來,除了利未的子孫,其他人都不到摩西那裡去,也就是「硬𢳆」,不承認錯誤。 第二、是淨化、除罪,接下來就是殺自己的同胞,也就是從教會中除去罪孽。 當出現昏庸的牧者、加上悖逆的信徒,除非有人願意用基督捨己的愛做代求、堵住破口,否則,接下來就是神的公義彰顯,那就是犯罪的人:全~部~消~滅~。(教會俗化、被神廢棄) 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