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5的文章

耶和華的受膏者(撒上24章)

....大衛就起來、悄悄的割下掃羅外袍的衣襟。隨後大衛心中自責、因為割下掃羅的衣襟.對跟隨他的人說:「我的主、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撒上 24:4-6) 掃羅王的情緒陰晴難以捉摸,雖然他那類似躁症的性格,堅持要殺死「另一個」神的受膏者大衛,但是大衛卻沒有跟掃羅一般見識以牙還牙。在第一次(本章24章)有機會殺死掃羅時,他選擇只「留下記號」,證明他已經有能力反擊了,只是選擇不做。甚至第二次機會出現(26章),他也只有拿走掃羅的槍與水瓶,沒有殺死掃羅,他的原因只有一個:掃羅再壞都是神的受膏者。 神的受膏者,自有神來審判,凡人沒有資格去替天行道。今日的受膏者,泛指傳道者、長執,一但犯錯,只能依會議決議革職、解職,拿去職分,其他的處罰,只能聽平主怒。革職與解除職分是為弟兄姊妹之故,以免使酵全團發起來,影響全體教會。 記得亞倫和米利暗曾經毀謗受膏者摩西,神如此評論: 耶和華說:「你們且聽我的話、你們中間若有先知、我耶和華必在異象中向他顯現、在夢中與他說話。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我要與他面對面說話、乃是明說、不用謎語、並且他必見我的形像.你們毀謗我的僕人摩西、為何不懼怕呢?」耶和華就向他們二人發怒而去。(民 12:6-9) 可見神的憤怒,不可不謹慎! By Isaiah Kao

會議重要,還是求問神重要?(撒上23章)

有人告訴大衛說:「非利士人攻擊基伊拉,搶奪禾場。」所以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去攻打那些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耶和華對大衛說:「你可以去攻打非利士人,拯救基伊拉。」跟隨大衛的人對他說:「我們在猶大地這裏尚且懼怕,何況往基伊拉去攻打非利士人的軍旅呢?」大衛又求問耶和華。耶和華回答說:「你起身下基伊拉去,我必將非利士人交在你手裏。」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往基伊拉去,與非利士人打仗,大大殺敗他們,又奪獲他們的牲畜。這樣,大衛救了基伊拉的居民。(撒上 23:1-5) 大衛有個值得學習的習慣,就是「時時求問神」。 今天處處都有開不完的會議,會議的目的就是要「集思廣益」。但是在神國裡,會議卻應該是要懂得求問神。如何求問?就如大小的人事案,投票前的禱告一樣,禱告後,才開始圈選。但是除了人事案要求問神之外,其他案題要如何求問神? 今天不同於以往大衛的時代,當時沒有聖經可以供參,但是今天聖經已經普及於我們的生活當中,是世界上最暢銷的書籍,更譯為許多種語言。沒有聖經的時代,神的話語只能靠神諭,摩西五經以後的時代,就是以舊約聖經的律例典章去明白。今天參與會議的人,在使用自身的智慧與恩賜要為會議提出建言之前,應該要有每日讀經的習慣,時時檢閱此議題有沒有相關經文或教訓可以輔助決策,當然事前的禱告仍是不可少的。 會議的次數也當適當斟酌。神若同在,甚至連會都可以不用開;神不同在,開再多的會都無濟於事。與會者,甚至是主席團都當捫心自問:「是會議重要,還是求問神重要?」 By Isaiah Kao

神所要的人的特質_勇於承擔(撒上22章)

大衛對亞比亞他說:「那日我見以東人多益在那裏、就知道他必告訴掃羅.你父的全家喪命、都是因我的緣故。」(撒上 22:22) 大衛雖一時軟弱,慌亂之餘說了謊,讓挪伯城的祭司,包含所有的人與牛羊牲畜,被暴君掃羅王殺死。但是,在悲劇發生後,並沒有推卸責任,反而選擇勇於承擔: 「你父的全家喪命,都是因我的緣故。」 相對於大衛,掃羅王的表現就完全不同:他不承認自己勉強獻祭是錯誤的行為,還怪罪撒母耳先知遲到;他不承認沒有完全將亞瑪力人滅盡是違背神的旨意,竟然還沾沾自喜,自認為已完成任務。掃羅的行為就是:千錯萬錯,都不是我的錯! 掃羅的特質就是:在沒有真理作基礎的情況下被選材出來,因此心中沒有信仰,只是空有世俗追求的一切優秀標準。而且人格上見不得人比我好,霸住王位不放,雖然各方面條件已呈現出極度不適任,魔鬼也已經來干擾他,形同鬼魔的同路人,卻自以為是,不知自省、改變。一但這樣的人成為領導者,或是成為教會的牧者,將是一場災難、將導致悲劇發生! 神所要用的人,會像大衛一樣,雖然不盡完美,但是有隨時修正自我的能力,願意「捨己」,放下自我的成見,承認錯誤,追求長進。因為一個人一但停止學習,就不會再進步。 記得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因為血氣方剛,曾過度教訓自己的孩子。身旁的家父、家母看不下去,於是嚴詞責備,但是筆者正直盛怒,無法接受這樣的提醒。記得當時家父跟我說:「你若不覺得有錯,你就不會改!」 霎時好像被當頭棒喝般,愣了一下,然後跟我父親說:「對不起,我會好好檢討修正。」直到今天,感謝神的保守,讓我可以有能力說:「都是我的錯。」 大衛這句承認錯誤,需要極大的勇氣!就是因為你,害死了無辜的祭司成全體民眾!大衛要說出這句話,已做好準備要接受唯一倖存者「亞比亞他」的怒罵、哭嚎、咆哮,而且安靜、虛心承受........。 By Isaiah Kao

以弗得與歌利亞的刀(撒上21章)

大衛問亞希米勒說:「你手下有槍有刀沒有.因為王的事甚急、連刀劍器械我都沒有帶。」祭司說:「你在以拉谷殺非利士人歌利亞的那刀在這裏、裹在布中、放在以弗得後邊.你要就可以拿去.除此以外、再沒有別的。」大衛說:「這刀沒有可比的.求你給我。」(撒上 21:8-9) 這是身為受膏將接續王位的大衛,第一次接受神考驗的考題。當時大衛沒有什麼武器防身,重要的是他一個人無法與掃羅王的國家軍隊對抗,從來沒有遇過的壓力和痛苦,是神給他重要工人必然的考驗。看來,承接工作的第一題考驗,大衛是答錯了。 這裏敘述 「歌利亞的刀」 是 「裹在布中」 ,而且 「放在以弗得後邊」 ,擺明就是不要給你看見、使用。至少要使用,也必須先「拿起」以弗得。以弗得,就是祭司的背心,是「求問神」的意思。拿起了以弗得,還要揭開布才能去用。 「以弗得」,就是求問神、依靠神的意思。「歌利亞的刀」,原本是非利士戰士歌利亞的刀,被大衛用來割下它主人首級的武器,代表專業的知識與能力。這殺歌利亞的刀,原本是被大衛所無視的: 大衛對非利士人說:「你來攻擊我、是靠着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着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就是你所怒罵帶領以色列軍隊的神。今日耶和華必將你交在我手裏.....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又使這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撒上 17:45-47) 當時在戰場上,大衛信心滿滿地宣告: 「使這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 ,這把曾讓他無視的刀,今天卻因壓力、痛苦,竟成了 「 這刀沒有可比的.求你給我。」 今天神因祂的恩典與福氣,使我們的身邊資源充足,教會中不乏有事業成功、學經歷豐富的信徒,無論是多加的縫衣針、還是保羅的有學問,這些都是要給主用。但是如何給主用?是直接在教會高談世俗的理論與虛談來討論事工嗎?實際上並非完全不能使用,只是還是要先求問神,好像這裡的放置順序:先拿起以弗得求問神,神若說「用」,這時才揭開布,使用神所給我們的恩賜、能力,包含專業、學經歷,在「真理範圍內」使用;神若親自為我們爭戰,就趕快順服、快跑跟隨主,這時根本用不到「歌利亞的刀」。 在這章中,大衛接下來每況愈下,因為第一步走錯了,因他將專業視為 「沒有可比的」 ,沒有尊主為大的結果,神只好依照祂的旨意「任憑」他四處碰壁。事實證明,後來這把歌利亞的刀,也...

從掃羅王受感說話,看見神的權柄超乎萬有(撒上19章)

掃羅打發人去捉拿大衛。去的人見有一班先知都受感說話,撒母耳站在其中監管他們;打發去的人也受神的靈感動說話。........然後掃羅自己往拉瑪去,到了西沽的大井,問人說:「撒母耳和大衛在哪裏呢?」有人說:「在拉瑪的拿約。」他就往拉瑪的拿約去。神的靈也感動他,一面走一面說話,直到拉瑪的拿約。他就脫了衣服,在撒母耳面前受感說話,一晝一夜露體躺臥。因此有句俗語說:「掃羅也列在先知中嗎?」(撒上 19:20-24) 掃羅是王,當一國之君傾舉國資源要殺你,怕不怕?即使可以面對七英呎高的非利士戰士歌利亞都面不改色的大衛,這時心也都融化了! 想起退休前,因為新任校長屬意要到敝校,所以由身為行政代表的我、和教師代表、家長代表三人特別跟他見面,帶著希望他「不要來」敝校的信息前往。後來他還是來了,成為我退休前最後一任校長,但是似乎對於擔任行政的我又懼又感冒。那時,面對一校之長,雖沒被追殺,但當眾羞辱是免不了的。感謝主!他來沒幾年,我就可以退休了!但這樣的壓力,讓我想起當年大衛的無力與無奈! 這裡經文可看見,當時逃往撒母耳先知學校躲避的大衛,顯然已經走投無路。掃羅三次派「殺手」過來,來勢洶洶!結果,在不可能可以活命的情況之下,聖靈「直接」介入救援:讓這班惡人都「受感說話」! 這班殺手等級來捉拿大衛的人,與後來的壞王掃羅,紛紛受感說話,甚至無法自我控制,掃羅還因此「赤身露體」,自己解除代表王權的王服。這證明神的權柄永遠超乎萬有,其實神的子民,神的愛子一點都不用懼怕任何可能發生的危險! 2021年11月20日安息日中午,石牌教會一位先生未信的姊妹在中午時分,同靈們一桌桌泡茶、泡咖啡分享主恩的快樂時光時,面色凝重。當時我沒特別注意到,是另一位較年長的姊妹拉我過去,要我去「勉勵與安慰」。原來,她未信的公公過世,隔天星期日就要辦傳統喪禮,又要拜又要拿香的,她壓力頗大,加上她本身又有幽閉恐懼,讓她眼淚直流。 我就說:我們最近不是在讀大衛殺死歌利亞的經文?當時大衛打死歌利亞時,手中不是沒有刀?因為世人總是靠刀、靠槍等代表今天一般人會想到的辦法解決問題,但是我們可以靠神啊!大衛在殺死歌利亞之前也曾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徒手殺了人力不可能勝過的獅子與熊,這絕對不是靠一般人的能力可以完成的事,所以完全是靠神的幫助!所以妳放心!我們都幫妳禱告,然後相信妳將會享受出人意外的平安。但前提是,妳要對神有絕對的信心,......

愛是不嫉妒_約拿單與大衛,英雄惜英雄之愛(撒上18章)

大衛對掃羅說完了話、約拿單的心、與大衛的心、深相契合.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就與他結盟。約拿單從身上脫下外袍、給了大衛、又將戰衣、刀、弓、腰帶、都給了他。(撒上 18:1-4) 愛的真諦第一條:「愛是不嫉妒」(林前13:4)。不嫉妒就是不因某人比我優秀、或受到更優的待遇而不悅。不嫉妒的原動力就是捨己的愛,一個人沒有自己(捨己),何來產生為自己嫉妒之心?既然能不嫉妒他人,因此也不會去比較、也不斤斤計較,甚至願意為別人的優秀表現、滿心感謝神! 舊約聖經中不嫉妒的典範就屬約拿單與大衛之間的惺惺相惜之愛。兩位都是神面前極優秀的戰士,不但智、勇雙全,更重要的是心中都有神、尊主為大、行事合宜。如此優秀的兩位戰士,卻沒有「瑜亮情結」,誠難能可貴! 在當時刀、劍極為稀少的時代,約拿單願意授刀、弓給大衛,這就是真誠喜愛大衛的具體表現。因為大衛是個戰士,卻什麼武器、盔甲都沒有,這讓心中有神的愛的約拿單看在眼裡,甚至可能覺得不捨。愛,就是能看見、並給對方真正的需要,且完全滿足他。 同工之間最快樂的事就是遇見志同道合、一樣愛主的人。兩年前筆者進入總會事奉,多次聽見簡傳道跟我們幾位同工說:「最快樂的事就是與好同工一起事奉神,再累都很快樂!」感謝主!真的在事奉的過程中雖然會很累、有時也很苦,但是同工彼此相扶持時、相互幫忙,其快樂的感受不可言喻!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壹  3:16) By Isaiah Kao

你如何看待生命中遇到的獅子與熊?(撒上17章)

大衛對掃羅說:「你僕人為父親放羊.有時來了獅子、有時來了熊、從群中啣一隻羊羔去。我就追趕他、擊打他、將羊羔從他口中救出來.他起來要害我、我就揪着他的鬍子、將他打死。你僕人曾打死獅子和熊.這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向永生 神的軍隊罵陣、也必像獅子和熊一般。」大衛又說:「耶和華救我脫離獅子和熊的爪、也必救我脫離這非利士人的手」。掃羅對大衛說:「你可以去罷.耶和華必與你同在。」(撒上 17:34-37) 主前約一千一百年,以色列遭遇史上有名的「歌利亞」巨人罵陣,身高約七英尺,不但高、而且非常強壯,今天可以拿來幫助想像的,可能用巨石強森、NBA歐尼爾,但是比他們還要高。以色列人當然不是對手。 有時候我們會面臨像歌利亞的難題,毫無招架的能力,這時我們會怎麼想?怨天尤人嗎?埋怨神為何讓教會遇到這樣的困境嗎?或是埋怨神為何給我們「歌利亞」,別人都不會遇到,就我遇到? 神給歌利亞無解的難題,也會預備「大衛」解決難題。大衛,為何會成為解方?因為在這之前,神已用「獅子與熊」來做預備。 對年輕的大衛而言,他不能理解為何依靠神、遵守命令的我,牧個羊也會遇到獅子與熊?獅子有可怕的咬合能力,可以輕易咬碎人骨中最硬的頭骨;熊掌的力量可以輕易翻倒小客車。在遇到的當下,大衛必不能明白。直到今天面對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的戰場,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場戰役是特為大衛所預備!」你知道嗎?就是你啊!害怕嗎?不敢承認嗎?大衛不挺身而出,這場戰爭不會結束(已僵持四十晝夜)。 今天,我們會遇到與別人不同的痛苦與挑戰,不會沒有原因的。耐心等候,或許有一天就會明白,神美好的旨意,還有,神特別為「你」所闢的戰場,是你必須站出來才能完成的應許,祂也必與你同在。 By Isaiah Kao

身為工人,若不儆醒,仍可能被神所厭棄(撒上16章)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我既厭棄掃羅作以色列的王、你為他悲傷要到幾時呢?你將膏油盛滿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恆人耶西那裏去、因為我在他眾子之內、預定一個作王的。」(撒上 16:1) 掃羅王可以說是信仰道路上值得警惕的錯誤範例,也是今天遴選事工人員該小心謹慎的典型例子。就掃羅王而言,可說是屬世的一切條件幾乎都具備,但是他在信仰上的程度幾乎近似嬰兒般的無知。事實證明,沒有信仰、真理基礎的人,即使能力、聰明具備,最後往往走向世俗;有信仰、真理基礎的人,即使能力、智慧不及一般人所期待的優秀,但是在聖靈的能力覆庇之下,聖靈的能力成為他的能力,他將使人驚艷,甚至可以像 當時主耶穌被家鄉的人厭棄之前,其實猶大人有驚艷到他的智慧與口才: 耶穌離開那裏、來到自己的家鄉.門徒也跟從他。到了安息日、他在會堂裏教訓人. 眾人聽見、就甚希奇 、說:「這人從那裏有這些事呢?所賜給他的是甚麼智慧、他手所作的是何等的異能呢?這不是那木匠麼?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麼?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裏麼?」他們就厭棄他。〔厭棄他原文作因他跌倒〕(可 6:1-3) 當然,堅持以貌取人的猶太人最後選擇厭棄家世、背景卑微的耶穌,不接受耶穌為聖靈能力所覆庇、大有智慧的事實。 從本章,掃羅王的戲份算是演完了,神因掃羅王三番兩次地違背神命令而厭棄他做王,而且立刻預備好合祂心意的大衛。但是,有慈悲心的撒母耳從原本反對立王,此時卻為所立的掃羅王悲傷。神要他不要悲傷,因為這是掃羅王咎由自取的,神、撒母耳都已給過他充分的機會,但事實證明,頑梗不堪的掃羅已不會改變,於是被神厭棄。 讀到這裡,令人深深自我警惕:即是被神所重用、成為重要的工人,甚至擁有受人敬重的職分,只要在任何時間上信仰「變質」了,必立刻為神所廢棄,沒有因為「我是某某身份」而可以擁有特權的。正如: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 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 (太 7:21-23) By Isaiah Kao

立紀念碑的事奉心態(撒上15章)

撒母耳清早起來迎接掃羅.有人告訴撒母耳說、掃羅到了迦密、在那裏立了記念碑、又轉身下到吉甲。(撒上 15:12) 掃羅擊敗亞瑪力人,大獲全勝,是神的同在,戰爭的發動也在於神(撒上 15:18),掃羅完全沒立場為自己所做的誇耀什麼?結果掃羅自己沾沾自喜,奪取神的榮耀,竟為自己立碑紀念。 今天,以立紀念碑心態來事奉的情事也時有所見:到處誇耀某某人是我帶來信主受洗的,「你看!他現在還當了傳道!」;「在各教會中,因我們某某事奉團隊來受洗的有xx人,感謝神一路帶領我們這個事奉團隊」;「當初教會改建,我就是建築委員會的主委」;「現在在推動的xx事工,當初是我第一個提出與主導的,現在使教會興旺起來,人數眾多!感謝主!」;「我是在某某年到某某年擔任某某職務的(重要的職務)」;....。 耶穌曾說: 僕人照所吩咐的去作、主人還謝謝他麼?這樣、你們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路 17:9-10) 深切自省。 By Isaiah Kao

掃羅王-屬靈領導者的省思(撒上14章)

主前一千零五十年左右,以色列所立的第一位王─掃羅王,他那「似乎屬靈卻充滿屬世權謀」的行事風格,是典型今日一些教會領導者的縮影。特別是一些在事奉上與領導有分的人,都要以掃羅王做為鑑戒,以免無意間自己打著屬靈旗號之名,卻行屬世權謀之實。 一、起初沒有真理根基的謙卑,導致生出因權力逐漸腐化的驕傲個性 掃羅起初的謙卑,令人津津樂道:「我算甚麼?我的家算甚麼?」、「人就躲在器皿中」,這樣的謙卑應該是本性,卻可能不是基於對真理的認識(因他原本不認識有一位先知叫撒母耳(撒上 9:6)、當王後第一次築壇,可見之前沒有在重視信仰(撒上 14:35))。後來當王之後,私自獻祭,還歸罪於撒母耳遲到,從沒有自省他那「從田裡趕牛回來」的曾經,只記得「我現在是王,要不然你是想怎麼樣?」。人不能忘本,要像使徒保羅一樣:我本來是罪魁(參提前 1:15)。 二、禱告只是追求個人利益的工具,而不是聽命順服的應有行動 十四章提到掃羅對非利士人的一場戰役,勝算不高令人擔憂時,才要祭司亞希亞「運約櫃來」(七十士譯本做拿以弗得來)要求問神,結果看見局勢逆轉、似乎勝算提高了,就說:「停手吧!」(不用禱告問神了!已經要贏了!),可以看出他那自我中心的祈求心態,把神當成「神燈巨人」般的奴隸型神祉了。還不如他兒子約拿單的信心: 約拿單對拿兵器的少年人說:「我們不如過到未受割禮人的防營那裏去,或者耶和華為我們施展能力; 因為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 。」(撒上  14:6) 三、以崇拜事奉之名亂下命令,不惜勞民傷財只為追求個人業績 掃羅王怕失敗,下令所有人起誓天黑之前,未戰勝就不吃任何東西。這是個濫用權力做無意義事情的舉動。他的兒子約拿單講出了真話: 「我父親連累你們了。你看,我嘗了這一點蜜,眼睛就明亮了。今日百姓若任意吃了從仇敵所奪的物,擊殺的非利士人豈不更多嗎?」(撒上  14:29-30) 這舉動就如今日有些領導者,當缺乏屬靈智慧時,以為多做規範、下命令、提措施,就代表「有作為」;在會議中拼命發言才是有認真開會。其實有時候這樣的舉動可能只是在刷存在感。應該是要去做該做的事,不要做無意義、疊床架屋,甚至使教會徒增麻煩、勞師動眾的事。 四、依個人好惡決定遵守神命令的比例 下一章十五章提到神指派他去消滅亞瑪力人的任務,他並未完全去消滅,雖有「遵行」神的命令去做,卻沒有「完全」,他不是能力不足,而...

神的僕人一開始都是好的,端看最後謹守的心(撒上10章)

掃羅轉身離別撒母耳、神就賜他一個新心.當日這一切兆頭都應驗了。(撒上 10:9) 掃羅的一開始為王,不因身份是大能勇士「基士」之子,或是大財主之子而驕傲,這是很難得的優秀青年,被神所驗中,因此將成為以色列國的第一位王。除此之外,神也與他同在,神的靈感動他,給了他一個新心。 在立王的過程中,當掃羅第一時間被預先告知,但他回家後卻閉口不談,可見他的謙虛、不招搖。即使在米斯巴立王的當下,掣籤掣出了他,他也躲在器皿中自覺不配,令人感受到起出的他,渾身上下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雖然後來他變了,但是他起初的愛神的心、謙讓的心是值得肯定的。 想起筆者自己,這些年有機會接觸到更深、更廣的事奉層面後,才知道很多今天成為有問題的工人,其實一開始都是謙虛的,甚至有許多美好的過去足以成為佳談。只是後來因為不謹慎、不夠警醒,在職分越來越重的時候,因著自然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敬重,或是所提的意見也越來越受多數人看重,結果一不小心,忘我了、迷失了,就像後來的掃羅王一樣。 其實這些年也經歷類似的過程,因著事奉層面越來越深、越廣,職分越來越重要,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敬重,心中的想法也越來越活、越多,真的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迷失了自己。感謝主!藉由堅持每日讀經、照照屬靈的鏡子,每天確認自己的模樣是否有忘記初衷?加上配偶家庭祭壇時的及時提醒,有時真的發現自己已開始走歪了,然後趕緊藉由禱告,依靠聖靈的力量回轉,再次步上信仰的正軌。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 謹守的心 。(提後 1:7) 檢視掃羅王的失敗歷程,發現他缺少屬靈同伴,也不接受撒母耳先知的教導,因驕傲而一意孤行,不將神的話當一回事,且一再違背、一再犯錯,不願悔改,使這位一開始雖擁有一手好牌的優秀青年掃羅,最終被神棄絕,因為他失去最後 「謹守的心」 。 可見,讀經很重要、禱告很重要、有合乎真理的天路同行者,更重要。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煖和.一人獨睡、怎能煖和呢。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 4:9-12) By Isaiah Kao

掃羅王-神面前符合人一切優秀條件的對照組(撒上9章)

有一個便雅憫人、名叫基士、是便雅憫人亞斐亞的玄孫、比歌拉的曾孫、洗羅的孫子、亞別的兒子.是個大能的勇士.〔或作大財主〕他有一個兒子、名叫掃羅、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撒上 9:1-2) 神不喜悅以色列百姓立王,但祂任憑立王的事成就。撒母耳雖然深知神的心意是不要立王,但是神任憑,他就照神的命令而行。 神也許要教導以色列人順服的真理,也可能要一併教導屬靈的亞伯拉罕子孫-我們,讓我們知道「強求」是不智的行為。於是祂所立的第一個王的條件,是集一般世人所有優秀條件於一身的掃羅,然後再凸顯神在用人事情上的「神邏輯」,不同於世人的庸俗邏輯,為要證明成就一切的關鍵在於依靠神、依靠聖靈,而不是依靠勢力與才能。 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 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撒上 16:7) 他對我說、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 乃是倚靠我的靈 、方能成事。(亞 4:6) 掃羅王,爸爸是大能的勇士、聖經說或做大財主,一開始就點出雄厚的家世淵源。前面以色列求立王的目的之一也是提到要 「統領我們、為我們爭戰」 ,身材自然也是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最好是 「大能的勇士」 ,所以掃羅真的是集一切優秀條件於一身的上上之選。 掃羅不但家世淵源雄厚,本身條件也很優秀,聖經說 「又健壯、又俊美」 、 「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 ,真的是所謂的高、富、帥,又加上「強壯」,哇!超級完美! 對比之後取代他的大衛王,則是窮(牧羊的)、矮(被歌利亞笑、穿不動掃羅軍裝)。所有世人看重的外貌條件,他幾乎都沒有。條件雖不美麗,但是大衛卻是合神心意的人(參撒上 13:14)。 大衛和掃羅,就如同實驗室中的「實驗組」與「對照組」。大衛是實驗組,是要證明遵守神命令的,神要施恩賜福給他;掃羅則是對照組,是不遵守神命令,去對照合神心意的人,最後被神棄絕。 聖靈月刊/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 By Isaiah Kao

人的強求與神的任憑(撒上8章)

撒母耳不喜悅他們說、立一個王治理我們.他就禱告耶和華。耶和華對撒母耳說:「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上 8:6-7) 百姓竟不肯聽撒母耳的話、說:「不然、我們定要一個王治理我們、使我們像列國一樣.有王治理我們、統領我們、為我們爭戰。」(撒上 8:19-20) 這段歷史可以看到關於以色列百姓「立王」這件事,先知撒母耳不喜悅,神也不喜悅,但是神卻同意這件事的執行,只是神有請撒母耳說明利弊得失,由以色列百姓(應該是長老們,因為他們才有決定權)來做決定。與其說神同意,不如說是神「任憑」。 雖然從後來的歷史可以看到立王這件事,並不影響救恩計畫的執行,甚至也成就神自己的預言,因為出現了大衛王,耶穌基督本身也因此有王族後代的家譜淵源,但我們仍不能說立王這件事是神所喜悅的。只能說:任何事情的演變,即使是負面的,最後都不能影響神的旨意成全,因為神的旨意必然成就。 這件事也再次給我更寬廣的心胸,因為今天在教會中有些事明顯違背真理在執行,但是若出於神的「任憑」,即使身為神忠心僕人的撒母耳,他明白這是違背神心意的事情,但是神既然任憑,神的僕人就要照神的任憑來執行神的命令。 事實可見,撒母耳就照神的命令來執行立王的程序,他並沒有說:我已確定這是神不喜悅的事,即使神任憑,我也不要去附和你們,我絕不幫你們進行立王的這件工作。正如: 耶穌說: 「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太 12:30) 約翰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與我們一同跟從你。」 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不敵擋你們的、就是幫助你們的。」(路 9:49-50) 由這兩段經文可知,不與主相合的(不做神喜悅的事的人),就是與主為敵的,但是不跟從主、卻奉主的名趕鬼的人, 「不要禁止他」 ,因為也許神任憑他,我們就不能說好說歹。 By Isaiah Kao

以色列人的勝與敗之間(撒上7章)

基列‧耶琳人就下來,將耶和華的約櫃接上去,放在山上亞比拿達的家中,分派他兒子以利亞撒看守耶和華的 約櫃。約櫃在基列‧耶琳許久。過了二十年, 以色列全家都傾向耶和華 。(撒上  7:1-2) 這裡的「都傾向」耶和華,英文聖經說:「all the house of Israel lamented after the LORD」,是用「痛悔」「悲哀」來表示。 110年11月6日安息日在沙鹿教會領會,用「畫對生命的重點」的題目做道理的分享。有幾位兄姊就提到教會已經很久沒有人受洗,即使有也都寥寥可數。這是許多教會的心聲。 其實耶穌知道我們的難處,他特別用各種方式在指示我們,要我們「專心靠祂」就好了,但是我們常常自己不肯,非得用自己的方法去碰壁才甘願。 這裡,以色列人常年以來一直受已經進入鐵器時代的非利士人欺負,想得勝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事。然而,約櫃在基列耶琳已經廿年後,以色列人真知道自己不專心依靠神的錯誤後,撒母耳身為士師開始作了以下的事: 撒母耳對以色列全家說:「你們若一心歸順耶和華,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亞斯她錄從你們中間除掉,專心歸向耶和華,單單地事奉他。他必救你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撒上  7:3) 要他們除掉當中的外邦神,表示他們有敬拜耶和華,也敬拜其他偶像。 我們今天雖然不會直接去拜偶像,但是我們卻有那些有無形的偶像佔據了我們專一敬拜神的心。例如:非用甚麼方法來傳福音,才能解決沒有慕道者的問題;非要在教堂外觀做何種改變,才能吸引人到教會慕道;非得擬定甚麼宣道方針,組成宣道策劃小組,舉辦甚麼宣道講座,做好教會宣道方面的SWOP分析才能找到問題對症下藥..............等。這些方法不是不對,但不是主耶穌基督所要的。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 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 ; 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 你們竟自不肯 。你們卻說:不然,我們要騎馬奔走。所以你們必然奔走;又說:我們要騎飛快的牲口。所以追趕你們的,也必飛快。一人叱喝,必令千人逃跑;五人叱喝,你們都必逃跑;以致剩下的,好像山頂的旗杆,岡上的大旗。(賽30:15-17) 這裡真神傳神地說明今天各教會在宣道方面所面臨的處境。方法不是重點,但是我們的禱告是否足夠?教會本身是否有重視信仰的基本面?有沒有推動每日讀經、家庭聚會、追求聖靈?先專心依靠神,不是先想方法。 像撒母耳,就只是要他們回...

誤判神絕對主權的結果(撒上5-6章)

非利士人將 神的約櫃從以便以謝抬到亞實突。(撒上 5:1) 當以色列人敗在非利士人面前之後,想要以「抬出約櫃」來確保再次戰爭獲取勝利。沒想到,他們誤判神的絕對主權,不知道我們所敬拜的神,並不是聽人指揮的神,不是你想要贏,把約櫃抬來就會贏,祂是有絕對自主權的神。果然,因以色列人素行不良,因此神任憑祂的約櫃從以色列擺陣的以便以謝地被擄走。 但是,接下來換外邦人非利士人誤判耶和華真神的絕對主權,神的約櫃不是想擺哪裡就可以擺哪裡,而且,雖然過去以色列人曾憑著約櫃得到神同在獲取戰爭的勝利,今天非利士人憑著約櫃卻反遭災害。聖經這裏原文的「痔瘡」與「腫瘤」同字,甚至可以做「丘陵、土堆」解釋,可見非利士人的痔瘡可能大如腫瘤,甚至用丘陵、土堆的可怕大小來形容所得到的痔瘡,讓非利士人痛苦不堪。這裏說: 未曾死的人都生了痔瘡.合城呼號、聲音上達於天。(撒上 5:12) 今天在我們經驗中,得痔瘡的人再痛苦,應該還不至於 「合成呼號、聲音上達於天」 吧? 若把約櫃看成今日的聖經,雖然其中記載神生命知道,但是,神若不揀選這個人,即使他拿到聖經認真看、仔細研究,也會看不懂、無法感動、因此無法得拯救。 然後,非利士人只好把約櫃送走,聖經這裏記載約櫃「自己」將自己帶到伯示麥,是選民的境界,再次回到以色列民手中。可惜因伯示麥人「擅觀」約櫃,有七十人被擊殺。這擅觀的行為,可能對於蓋著布的約櫃產生好奇心,有人就很隨便地將布掀開觀看,因此被神擊殺。 耶和華因伯示麥人擅觀他的約櫃、就擊殺了他們七十人.那時有五萬人在那裏.〔原文作七十人加五萬人〕百姓因耶和華大大擊殺他們、就哀哭了。(撒上 6:19) 今天,真信主的人若不知對天父真神的絕對主權用敬畏態度面對,也會遭受咒詛與刑罰。「約櫃」好比今天教會中,被信徒認可的屬靈教會中,神所命定的領導者的「領導權」。但是不是代表有約櫃的人就是神眼中合真理的教會領導者?那這樣,是否抬走約櫃的人就有神同在,是神驗中的領導者?約櫃可以不必求問神,就抬來抬去嗎?教會主導權可以經由一個會議就任意決定是誰嗎? 以教會事奉體系而言,傳道者是奉獻全生的職分,他們就應該有神所負託的帶領責任,應該由傳道者,也就是在工作性質讓相對是祭司角色的引領教會。其他的長執、負責人,應該是協助的角色。 以台灣真耶穌教會體系來說,總會主要決策角色應該由專職傳道擔任,從神那裡承接職分帶領眾教會。總會「非」信仰帶...

小心剛錯強壯錯膽(撒上4章)

非利士人向以色列人擺陣。兩軍交戰的時候,以色列人敗在非利士人面前;非利士人在戰場上殺了他們的軍兵約有四千人。百姓回到營裏,以色列的長老說:「耶和華今日為何使我們敗在非利士人面前呢?我們不如將耶和華的約櫃從示羅抬到我們這裏來,好在我們中間救我們脫離敵人的手。」於是百姓打發人到示羅,從那裏將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的約櫃抬來。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與上帝的約櫃同來。耶和華的約櫃到了營中,以色列眾人就大聲歡呼,地便震動。(撒上4:2-5) 最近全省各教會有多處在興建會堂,因為疫情、烏俄戰爭、葉門油田被炸等等國際因素,使原物料飆升,外籍勞工來原因防疫政策短缺,使工資預算大幅提高,造成建築業成本攀升,也影響到教會建堂事宜。 「真教會從來不缺錢」,的確!自古以來,不是依靠勢力與才能的真教會,在聖靈的帶領下總是擁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平安。追根究底,是因「單純的信心」蒙主悅納之故!但有時,不自覺中,信徒間會互相以指責沒信心為由,遂行自以為是的熱心之實。 在撒母耳記上這一段,以色列遇到戰爭,是因職務人員家庭以利祭司一家不遵守神的誡命、律例、典章,甚至誇張到與婦人苟合、污衊百姓祭物等等所引發。問題是問了( 耶和華今日為何使我們敗在非利士人面前呢?) 但是搞錯了答案( 我們不如將耶和華的約櫃從示羅抬到我們這裏來,好在我們中間救我們脫離敵人的手。) 結果,在沒解決真正問題的情況之下,貿然以「傳統的信仰概念」想要速成解決眼前患難,這「傳統」就是「抬約櫃到戰場」。 信徒瀰漫著「速成信仰」由來已久,於是懶得思考真正的原因。 「抬約櫃到戰場」,在此之前的過往看來,的確是有效的。但是要知道:自古以來,抬約櫃一向不是出於人主動,而是出於神命令的行動。程序正確了,神才會同在。但這一次,是「人」提議要抬約櫃,還自以為是「剛強壯膽」,沒想到,這是其實是「剛『錯了』強,壯『錯了』膽」啊! 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素行不良,還來抬約櫃,聖潔的神怎會跟污穢的工人同在呢? 你們離開吧!離開吧!從巴比倫出來。不要沾不潔淨的物;要從其中出來。你們扛抬耶和華器皿的人哪,務要自潔。你們出來必不致急忙,也不致奔逃。因為,耶和華必在你們前頭行;以色列的神必作你們的後盾。(賽52:11-12) 今日,若教會相關人員沒有自潔,參與建堂或奉獻的人有瑕疵,當經費不足或出現困難時,還要口口聲聲說:「要剛強壯膽」,「要有信心!...

從神耳鳴級的震怒,思考父母對成年兒女的責任(撒上2-3章)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我在以色列中必行一件事、叫聽見的人都必耳鳴。我指着以利家所說的話、到了時候我必始終應驗在以利身上。我曾告訴他必永遠降罰與他的家、因他知道兒子作孽、自招咒詛、卻不禁止他們。(撒上 3:11-13) 當孩童撒母耳跟耶和華真神的 第一次接觸,神就告訴他這難以啟齒的命令。 「叫聽見的人都必耳鳴」 意思是指聽到一個盛怒的人吼叫,甚至可以說是「咆哮」後,給人造成的感覺。這裡以咆哮來形容的這個盛怒的人,就是天上真神。是誰惹動神的盛怒,使撒母耳接受傳達此命令之前,神以 「聽見的人都必耳鳴」 來開場接下來的話語內容? 從第二章可以看見這造成令人耳鳴級警示的主角,也就是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因他們在獻祭的事上做出極為離譜的事,完全不尊重這聖禮的規範,甚至在聖殿前犯下苟合的離譜行為。做父親的祭司以利有沒有善盡告誡責任?看來是有的,但是強度似乎不合神的要求: 以利年甚老邁.聽見他兩個兒子待以色列眾人的事、又聽見他們與會幕門前伺候的婦人苟合。他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何行這樣的事呢?我從這眾百姓聽見你們的惡行。我兒阿、不可這樣、我聽見你們的風聲不好、你們使耶和華的百姓犯了罪。人若得罪人、有士師審判他、人若得罪耶和華、誰能為他祈求呢?」然而他們還是不聽父親的話、因為耶和華想要殺他們。(撒上 2:22-25) 因為此處雖然看見以利有告誡兩個孩子,但是,似乎沒有要他們改的感覺,只是有講,因為神對於以利這樣的教導,神的認為是「隨便」,神人說: 我所吩咐獻在我居所的祭物、你們為何踐踏?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將我民以色列所獻美好的祭物肥己呢?因此、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說、我曾說、你和你父家必永遠行在我面前、現在我卻說、決不容你們這樣行、因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 2:29-30) 這是神藉著神人來當面告誡以利的話,神認為以利的告誡,不痛不癢、不夠嚴正,因為即使是一樣的話,但是表情與態度若不夠堅定是沒有用的,正如神的話語中提到以利的態度是 「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 依照聖經的教育原則: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會偏離(箴 22:6) 。沒把握兒女在孩童時期教好,難道只能承受成年兒女的忤逆嗎?看來不是的!因為神要追討做父母的有沒有繼續「嚴正」告誡已長大成人後兒女的責任。 就像以利,即使年紀老邁,你的兒子們在獻祭的事上褻瀆神,依據摩西五經...

有一個人名叫波阿斯、是個大財主(得2章)

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的親族中、有一個人名叫波阿斯、是個大財主。(得 2:1) 當迦南地發生饑荒時,有人選擇離開,有人選則留下來。在這裏,同樣是拿俄米丈夫的家族,就出現兩種不同的選擇:以利米勒全家為躲避饑荒,舉家遷居被神咒詛的摩押地,這個可能當時相對安定的環境,但風土民情卻為神所憎惡的地方,結果使家中男丁全部離世,家中女人全部守寡,而且滿滿地出去,卻兩手空空而回;波阿斯則選擇留下來,因為這裡是應許之地,再苦,都還有神同在,果然,蒙神賜福成了大財主! 類似的場景,創世記中也發生過。當族長時期,身為族長的以撒也同樣面臨饑荒,他要面對數以萬計的牛群、羊群,和數以千計的僕婢每天的食物與飲水供應,龐大壓力曾使他沒有求告神的情況之下,自然反射動作要往南地,也就是埃及方向遷移,其實這也是他為孩童時期,依稀可見父親亞伯拉罕當饑荒發生時所採取的行動。 但傳統的作為不都是神所喜悅的作為,爸爸行,不代表你就可以。更何況他父親亞伯拉罕真的南遷到埃及時,神有讓他領略到神的不悅,後來亞伯拉罕才又遷回到迦南地。於是,當時以撒正開始遷移時,神就跟他說: 耶和華向以撒顯現、說:「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你寄居在這地、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創 26:2-3) 一般人可能認為:現在可是饑荒欸!這裡可是連一天都無法久留的地方啊!每天羊群、牛群要吃草喝水,數以千計的家人、僕婢每天都在問我現在怎麼辦?叫我留下來?然而,以撒沒有像我們一般人意見一堆,聖經說: 以撒就住在基拉耳。(創 26:6) 以撒二話不說,既然是神說的就要聽從,神也沒虧待他,結局就是: 以撒在那地耕種、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華賜福給他。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戶。他有羊群、牛群、又有許多僕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創 26:12-14) 「百倍收成」!?那可是在饑荒發生的年、饑荒正在進行的地方欸!所以意思是景氣不佳時,只有我可以有百倍收入啊! 就像今天我們讀到的路得記:波阿斯,饑荒時遵神旨意留下來,百倍收成,成了大財主;以利米勒,選擇離開,舉家遷到摩押地,讓妻子兩手空空回來。神的設定是同一個家族,因為不同的選擇,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 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 神的話、謹守遵行他的一切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他必使你超乎天下萬民之上。你若聽從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