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5的文章

神使鴕鳥沒有智慧(伯39章)

鴕鳥的翅膀歡然搧展、豈是顯慈愛的翎毛和羽毛麼?因他把蛋留在地上、在塵土中、使得溫暖.卻想不到被腳踹碎、或被野獸踐踏。他忍心待雛、似乎不是自己的.雖然徒受勞苦、也不為雛懼怕.因為神使他沒有智慧、也未將悟性賜給他。他幾時挺身展開翅膀、就嗤笑馬和騎馬的人。(伯 39:13-18) 本章為真神繼續陳述祂創造萬物之功,其中提到六種動物:山羊、野驢、野牛、鴕鳥、馬、鷹雀。其中多敘述神所賜給它們各自的特異之處,使它們在生存上,擁有令科學家歎為觀止的能力。 但是話鋒一轉,提到了鴕鳥的無知,不僅不知如何護雛,甚至鴕鳥蛋還常常被它們自己的腳踹碎。鴕鳥這樣的行為,常常令人匪夷所思。究其原因,原來, 「神使他沒有智慧、也未將悟性賜給他」, 難怪會有使我們這些相對有一點智慧的人類,所無法理解的行為。但是這裡神說,無知的鴕鳥,卻還能 「 嗤笑馬和騎馬的人」 ,嗤笑比他有智慧的對象,卻不知道本身就是被嗤笑的對象。正如今日會嗤笑人的,竟是本身沒有智慧,且暗地裡是被嗤笑的對象而不自知一樣。 本章是在提醒約伯:人類的智慧,是神所給,因為神也可以不給,就像鴕鳥一樣無知,永遠不知道自己下的蛋,怎麼就破了?然而,神所給的智慧,其真實的用途,是要能看見真理,尋得永生才是。經上說: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 9:10) 真正的智慧,是要能懂得敬畏真神,且照著真神所賜下的真道指引而行,成就祂所為人的靈魂所預備的永生。因此,一個人聰不聰明,是在於他認不認識至聖者-耶穌基督而定。若不認識耶穌基督,即使有雄偉的學經歷背景、或超高的IQ,都不能算是聰明。但是,這樣的智慧與聰明當如何而得?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 1:5) 這裡說缺少智慧的人,要懂得跟神祈求,就必得著智慧。這樣的人,首先要有知道自己「缺乏智慧」的智慧,才知道為所缺乏的智慧祈求。沒有這樣的智慧,就會自以為有智慧,拒絕真理。求得智慧,才能知道永生之道,免得人生活得像鴕鳥般死於無知。然而,這裡所謂的祈求,就是要祈求聖靈充滿,因為聖靈充滿了,才能使人有智慧、明白真理、懂得做對的事,才不至於虛度餘下的光陰,做不對的、無意義的事。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 16:13)...

神在旋風中說話(伯38章)

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伯 38:1-3) 約伯記來到了本卷的最高潮,也就是神親自說話。神在旋風中說話,是代表神用旋風做背景,要來呼應祂將要表達的真理。旋風是大自然中最具破壞力的力量之一,無論是颱風、颶風、龍捲風,能量皆遠大於數十甚至數百顆核子彈的威力。旋風所在之地,其暴風所產生的響聲、摧毀能力,都表示神能力的無限、與威嚴的震撼。旋風所到之處,常只能見旋風呼嘯不停,聲音如萬馬奔騰,極為駭人,旋風中的一切幾乎不得存留,將逐一被摧毀殆盡。旋風表彰神的能力,在神的眼前,人的一切作為將成為灰燼,無一倖免。 神要表達的是,沒有人能了解神,只有神了解自己。要認識神,必須經由神,讓祂自己說明自己,否則沒有人能明白神。任何人想用人的智慧聰明來理解神、講解神,而沒有經過神的同意,結果所闡述的就只是所謂的 「無知的言語」 ,所說明的結果就只是使神的旨意更 「暗昧不明」 ,也就是越說越糊塗。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 14:6) 耶穌本身就是真理,所以要明白真理,就只能經由耶穌的幫助,讓耶穌的靈親自說話,自己介紹自己,才能明白真神是誰。耶穌的靈,就是聖靈,所以若不藉由聖靈,沒有人能到神那裡去。 「我還有好些事要告訴你們、但你們現在擔當不了。〔或作不能領會〕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 16:12-13) 言下之意,就是任何人想要談論神、講解神、介紹神,沒有依靠聖靈的能力,就不可能將真神講解清楚。就像本卷中,約伯,與他三個朋友,甚至年輕人以利戶,雖然針對神的作為激辯許多回合,但因為並不是出於聖靈的意思,所以所說的都只是「人話」,只是使神的旨意更加地暗昧不明。 就像近代物理中提到的基本粒子,如:夸克,甚至更基本的粒子,科學家已經無法用傳統光子照射的方法來做觀察。因為這些粒子幾乎與光子質量差不多,若 以光子的投射,想要藉由光反射來做科學觀察,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定律】可知,光子在撞擊基本粒子的當下,光子可能連彈回都有困難,將無法做觀察,且被撞擊的基本粒子已經因為光子的作用力飛到九霄雲外。這樣的現象叫做測不準原理(Uncertainty...

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伯37章)【蒙恩見證】

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他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必不苦待人。所以人敬畏他.凡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他都不顧念。(伯 37:23-24) 這是以利戶最後的結論,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做深深地思考。 筆者最近一個體驗,或許可以為這段經文的教訓做說明。 今年(2025年)筆者承接總會行政處處負責工作,原本就對於「總務工作」敬而遠之的我,當去年(2024年)年底被徵詢是否可接這職務時,其實心中有百般的不願意。雖不能跟主耶穌的十架苦難相比,但是「如果可以將這杯離開我」是我衷心的期盼。當時因為今年三月還可能有一次職務異動機會,因為今年三月有世界代表大會(WDC),可能牽動台灣總會的人事結構,我也是在「可能」異動範圍,所以就以「只做四個月」的心態接下。 神有祂的美意,最後四月的異動沒有動到我,因此我必須調整心態,任期從「四個月」變成「三年」。 種種因素,使我上個月開始出現很強烈的調適困難狀況,甚至到處跟人說想要「解職」的想法。心想:我離開總會後,我還有講道、寫作的恩賜,我可以善用神所給的恩賜繼續發光啊!我不一定要承接這樣的行政職。因為也有許多人跟我說:「你接行政處,很難想像,因為你的恩賜不在此啊!」即使如此,我還是盡力做好我的本分、不敢懈怠。 這樣的心態,我自認為是符合神旨意的,因為我不在乎名聲,只在乎將神國的事盡心盡力做好。不知不覺,成了「自以爲心中有智慧的人」。 接著,神的愛鞭就輕輕地打在我身上。 一、出現聲音經常性沙啞: 自以為的講道恩賜,神雖沒有收回,卻使我聲帶出問題。我逐漸發不出聲音、沙啞,使得每到一個教會講道,就會有許多關心的同靈給我不同品牌的喉嚨藥,都快要堆積如山。但是,越來越差,連唱詩都有困難。期間遇到陳正亮傳道因聲帶沙啞動手術,跟他懇談之後突然覺得是否需要「手術」?心想:我若有一天聲音被主收回,我就只剩下「寫」的能力而已。那我的講道生涯是否即將結束? 二、眼睛出現持續性閃電: 八月二日在南寮教會安息日講道,上午結束要用餐時,感覺有人一直在我後面「打閃光燈」,每秒一次,很不舒服。但是我轉頭四處查看,沒有人做這樣的舉動。當我仔細查看這閃光燈,原來是左眼眼底出現清晰的閃電,像天空的閃電一樣。當下,心裡很不安,一方面求救我弟弟這是什麼問題,另一方面開始胡思亂想:我是不是要瞎了? 之後回台中,到總會附近的張眼科徹底檢查,原來是「是網膜剝離」前兆,慶幸的是,是網膜目前沒有破洞...

開通人耳的是真神(伯36章)

他也 開通他們的耳朵 得受教訓、吩咐他們離開罪孽轉回。(伯 36:10) 神藉着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們受欺壓、 開通他們的耳朵 。(伯 36:15) 人年紀越大,越不能接受別人的勸告。但是,神愛祂的兒女,祂會在祂兒女走偏了的時候,給予合適的管教,接著祂還會開通這個人的耳朵,使人「能聽」,否則,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有能力用他的智慧,去改變任何一個人。 神願意開通人的耳朵,是出於祂的慈悲憐憫。當祂沒有開通人耳朵的時候,人就會陷入非常固執、無法聽進人任何話的狀態。就好像當以色列人要出埃及時,經上記著說: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回到埃及的時候要留意、將我指示你的一切奇事、行在法老面前、但我要使〔或作任憑下同〕他的心剛硬、他必不容百姓去。」(出 4:21) 神使法老的心剛硬,其實原來的意思是 「任憑」 。「剛硬」是人心的原始狀態,若不是神使人耳朵開通,心裡明白過來,沒有人可以靠自己找到真理的。既然剛硬是原始狀態,當一個人被神 「任憑」 了,就會繼續保持如此的剛硬狀態。就像當時的法老王,他的剛硬、固執,最後害死了自己的長子,即使神藉摩西顯出了十災,他在「困苦」中卻一點也無法得智慧,也沒有智慧知道這事情的嚴重性。沒有神賜的智慧,就沒有能力預知災難。想起來真可怕,若沒有神開通一個人的耳朵,他的結局就是悲慘的。 約伯記這裡提到神開通人的耳朵,目的就是要 「吩咐他們離開罪孽轉回」 ,方法為 「藉著困苦」 、 「趁他們受欺壓」 的時候行之。人在順境中,耳朵常常是關閉的,而且打也打不開。常常需要一場逆境,讓人接受衝擊,這時再加上神的憐憫與感動,人才會願意進入反省程序。但是,常保單純的心接受神話的人,這樣的人,耳朵常保開通狀態,就不必多此一舉,必須經由困苦來得智慧。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着我。(約 10:27) 神會開通誰的耳朵?主耶穌說: 「我的羊聽我的聲音」 ,原來主的羊會聽主的聲音,是因為神願意開通他們的耳朵,他們會受到真理的吸引,對靈言禱告感到莫名的熟悉,對真耶穌教會的詩歌感到莫名的安慰,讓他們自然走入真教會接受這份福音。但是,若不是主的羊,即使也被帶入真教會了,甚至也受洗、受聖靈了,或是成為真耶穌教會的傳道、長老、執事,因為不是主的羊,將會耳朵不蒙主的開通,開始反對真理、反對教會,以致與真理漸行漸遠。就像耶穌十二門徒中的猶大,也像當時不信的猶太人: 猶太人圍着他、說...

使人夜間歌唱的神(伯35章)

人因多受欺壓就哀求.因受能者的轄制〔轄制原文作膀臂〕便求救。卻無人說:「造我的神在那裏?他使人夜間歌唱。」(伯 35:9-10)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在患難中發出求救聲,但卻沒有人真正去呼求那位能『使人夜間歌唱』的神。」 「夜間」,是指沒有亮光的一段時間,是沒有希望、甚至陷入絕望的時刻。「歌唱」是充滿愉悅之心的外在行為表現。歌唱時,必然是充滿希望的,是有盼望的,即使仍在黑夜,但已預見曙光。 聖經中有許多在夜間歌唱的例子。 眾人就一同起來攻擊他們.官長吩咐剝了他們的衣裳、用棍打。打了許多棍、便將他們下在監裏、囑咐禁卒嚴緊看守。禁卒領了這樣的命、就把他們下在內監裏、兩腳上了木狗。 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而聽。 (徒 16:22-25) 這段記載保羅和西拉兩位神的工人,順服聖靈的指引來到馬其頓傳福音,卻遭受攻擊,衣服被剝去、用棍打,而且打了許多棍,渾身是傷。然後被關到「內監」裡,其實是地窖中,暗無天日。腳上還被上了腳鐐。這時若是我們,我們會怎麼想? 保羅、西拉有犯罪嗎?他們有拒絕聖靈的引導嗎?當我們每一步都做對了,卻又受苦,保羅和西拉做了一件很棒的示範:那就禱告唱詩讚美神吧!因為反省後,沒有做對不起神的事,那麼這就是神旨意中預定我們當受的苦難,所以就耐心面對吧!這時埋怨有何用?心情不好有何用?既然如此,那該怎麼辦?唱詩讚美神吧!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 8:28) 在逆境中、身陷苦難、悲傷不滿不斷襲來之時,就該想想神的話語。根據這段經文,既然我是 「愛神的人」 , 「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那麼我就必 「得益處」 ,因為是神所安排,與我有益的功課,所以當安心面對,而且更要因此感謝神,因祂愛我。所以我要歌唱、禱告,讚美神! 神有能力在我們經歷黑夜時,將一切預先安排好,因萬事互相效力,所以都要使我們得益處,那麼我們就放心將主權交神就好了,此刻,盡情歌唱讚美神! 眾人方 唱歌讚美 的時候、 耶和華就派伏兵 擊殺那來攻擊猶大人的亞捫人、摩押人、和西珥山人.他們就被打敗了。(代下 20:22) 事實證明,保羅和西拉接下來,得了禁卒一家來信主,神的旨意原來是那麼美好! 我們今天有懂得向這位使人夜間歌唱的神求告嗎? 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 耶穌在船尾上、枕着枕頭睡覺 ........

約伯持守約定選擇沈默(伯34章)

約伯說話沒有知識、言語中毫無智慧。願約伯被試驗到底、因他回答像惡人一樣。他在罪上又加悖逆.在我們中間拍手、用許多言語輕慢 神。(伯 34:35-37) 以利戶這段話,感覺還是對約伯做了相對嚴厲的批評。 約伯的純正,有目共睹,在極為艱難之中,也沒有離棄神。雖然抱怨神無故使他遭遇患難,但是沒有否定神的同在。 在約伯記31章最後一節,提到 「約伯的話說完了」 。約伯記31章,是約伯在面對三個朋友的嚴厲指控下,所做的個人陳述。他所說的,雖然會讓人解讀為自義,但是,他所陳述的是事實。面對相對年輕的以利戶,其論點,還是不自覺圍繞在「約伯有罪」的觀點上,所才會受到神的懲治。只是以利戶的論點,比較站在神客觀的角度陳述、比較符合真理。但是,內容還是有誤解與論斷約伯之意。 約伯當下聽了應該不好受,但是因為約伯自己說過: 我的僕婢與我爭辯的時候、我若藐視不聽他們的情節.神興起、我怎樣行呢?他察問、我怎樣回答呢?造我在腹中的、不也是造他麼?將他與我摶在腹中的、豈不是一位麼?(伯 31:13-15) 意思是即使是像僕婢、晚輩、或是身份地位沒那麼尊貴的人,他會尊重他們也都一樣是神所創造,原始地位無尊卑之分。這些人在對他說話,甚至是爭辯的時候,他必不會藐視他們。因為他認為:若有一天,神來質問, 是否鄙視、藐視那些卑微的人,這時,他能怎麼回答? 為此,約伯面對年輕的以利戶,其實仍算是犀利的批判下,他選擇沈默,不再辯解。他的沈默,顯示他說話算話,自己說過的話、所做過的承諾,自己要堅持。 於是,約伯既然決定不與晚輩爭辯,就真的不再爭辯,況且,自己提到 「約伯的話說完了」 ,就不再說。約伯的沈默,不見得是完全接受,但是相信他在安靜聆聽時,智慧的心也使他自我省察,這樣的反省過程,是為了預備接下來,聆聽神在旋風中跟他說的話。相信神在旋風中說話時,他已經完全謙卑下來,他的「自我」已經煙消雲散,不復存在。 能接受晚輩的指教,不因受到激動而回應、不因藐視而反擊,是約伯在本章中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着:「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 12:19) By Isaiah Kao

耶穌基督本為善,你知道嗎?(伯33章)

神找機會攻擊我、以我為仇敵、把我的腳上了木狗、窺察我一切的道路。我要回答你說、你這話無理.因 神比世人更大。(伯 33:10-12) 這是一般信徒對神最常有的誤解之一,就是認為神喜歡玩弄世人,因為祂可以隨心所欲做祂想做的事。那種感覺,就好像身邊有螞蟻,我們隨手就把它捏死了,即使這隻螞蟻沒有對我做什麼,只是在那邊爬,但是我們「隨手」,並不假思考,就捏死它。 神是隨自己的旨意行事的神沒錯,但是,我們忘了神的本質,祂的本質是慈愛,所以祂的隨心所欲,也必是出於慈愛。 應當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代上 16:34) 這只是聖經中,眾多類似經文的一節,其他類似的經文還很多,目的就是要告訴我們:這位我們所敬拜的神,耶穌基督,本質就是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不會陰晴不定、難以捉摸。 我們對這位神了解多少?還是把它當成「人」來看嗎?人是有情緒的,人也可以沒有原則的。再有原則的人,還是會找到他沒有原則的時候,不可能可以二十四小時都合乎善的原則。除非,聖靈充滿他,使他完全依靠聖靈行事才有可能。 我有一位任教國民中學時的學生,叫張雅淳,2024年10月在淡水教會受洗,在2025年4月得聖靈。她今天(2025/9/24) 跟我分享一個令我驚訝的觀念: 有人跟她說:「妳信的真耶穌教會規定太多了,連豬血糕都不能吃?」沒想到她的回應是:「這樣不好嗎?有一位神,完全出於愛你,然後事先跟你說哪些不要做,然後我們就按著祂的指示,不要做這些不好的事,這樣我們所做的,就都會是對的事,這樣不好嗎?總比沒有人關心你,你看起來好像很自由,但是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因為沒有真正愛你、又有智慧的神,事先叫你避開不好的事,結果使你一直處在犯錯的風險中,常常在後悔中度日。像我,我只要專心聽道理、讀聖經,就可以知道什麼事是該做的要去做、什麼事是不好的,不要去做,然後就會怎麼做都是對的事,多快樂啊!」 她所闡明的,其實聖經中真的有說過: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 1:5) 是啊!神本為善,祂充滿愛,聽祂的就對了,因為 「命令的總歸就是愛」 。就好像筆者還在教書時,曾經責備過一位國中男生所犯的過錯。沒想到隔天,這位國中生又跑到我辦公室所在的學務處找我,面帶微笑說:「老師,我可以叫您爸爸嗎?」我知道他是個父母離婚的可憐孩子,聽了真的很心疼,就跟他說:「可以...

以利戶,神說話前的鋪路者(伯32章)

那時有布西人、蘭族巴拉迦的兒子以利戶、向約伯發怒、因約伯自以為義、不以神為義。他又向約伯的三個朋友發怒、因為他們想不出回答的話來、仍以約伯為有罪。(伯 32:2-3) 本章橫空出世的以利戶是誰?這裡雖有交代他的背景,但是他的言論,卻是最合乎神旨意的。以利戶的言論之後,接著就是神在旋風中出現說話,所以可以這麼說:以利戶在約伯記中的地位,相似於新約的施洗約翰,是在神面前鋪路的。 以利戶在本章也顯出三個優點,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 一、不選邊站的說話態度 我必不看人的情面、也不奉承人。我不曉得奉承、若奉承、造我的主必快快除滅我。(伯 32:21-22) 當約伯為自己辯駁明明表現很好,卻又遭受苦難,因此定自己為義,卻暗指神的不公平。雖沒有離棄神,但是卻誤會神。至於約伯的三友,想不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就以自己的想法,定約伯有罪,心想:約伯一定是有犯什麼滔天大罪,要不然怎麼會遭受人家都不會遇到的苦難? 因此全卷可見:約伯以自己有義、朋友以約伯有罪。但是以利戶不為任何一邊站台,他只站在神這邊。我們常常會在爭辯中不自覺「選邊站」,但是屬神的人,特別是神的工人,只能站在神那邊。以利戶就是這樣的人。 二、尊重他人的發言態度 以利戶要與約伯說話、就等候他們、因為他們比自己年老。(伯 32:4) 以利戶實在聽不下去這四位「老人」的評論,因為完全歪樓、各說各話。但是他也沒在兩肇辯論中插嘴,因為他們比自己老,就安靜等候他們把話說完。 「傾聽」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動作,總是急著發言。古有明訓:「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告訴我們判斷一個人的依據:話很多的人,通常是急躁的人,容易莽撞、粗暴。話很少的人通常是深思熟慮的人。 但是,當他們都說不出來的時候,他還是要仗義執言,仗神的義說話。 三、勇於勸誡人的態度 約伯沒有向我爭辯、我也不用你們的話回答他。(伯 32:14) 以利戶看見雙方的盲點,雖然等候他們把話說完,也許也是在等候會不會出現「奇蹟」,也就是找到問題的解答,最後看來是沒有。 既然如此,他就說話,回歸真裡的教導,不循人的情面。 有時候,說真理的話,就會遭受圍攻,因為這是沒有真理的時代。但是要閉口不言嗎?神的靈激動我們的時候,可以不說話嗎? 耶和華阿、你曾勸導我、我也聽了你的勸導.你比我有力量、且勝了我.我終日成為笑話、人人都戲弄我。我每逢講論的時候、就發出哀聲、我喊叫說、有強暴、和毀滅.因為耶和...

約伯的守道與緣由(伯31章)

我與眼睛立約、怎能戀戀瞻望處女呢?從至上的神所得之分、從至高全能者所得之業、是甚麼呢?豈不是禍患臨到不義的、災害臨到作孽的呢?神豈不是察看我的道路、數點我的腳步呢?(伯 31:1-4) 因神降的災禍、使我恐懼、因他的威嚴、我不能妄為。(伯 31:23) 本章可以看見約伯高超的守道堅持,難怪會被天父真神忍不住在第一、二章中,於魔鬼面前稱讚。雖然接下來以利戶,以及約伯的三友都認為約伯是自以為義,但是「自義」的人會自義,通常是為了誇耀自己的好,且所誇耀的內容,也不見得都是真的。但是約伯看來不是要自誇,而是要「辯白」,因為他被污衊了、被論斷了,讓他忍不住要為自己平反一下,他所說的,也都是事實,因為最後也為神所認定。 約伯提到他其實有個標準,有個緣由,迫使他行出本章的高標準行為。這緣由,就是他「敬畏神」,因為他知道 「神豈不是察看我的道路、數點我的腳步呢?」 而且, 「因神降的災禍、使我恐懼、因他的威嚴、我不能妄為。」 有怕,就不會任意妄為;人會膽大妄為,就是因為不怕神。但是,今天我們對本章中關於約伯的守道陳述,難道只是被寫在聖經中,讓我們讀讀、看看、發出了讚嘆,然後一句「啊,這我們不可能做到」,就過去了嗎?聖經中,神如何看待這樣的標準呢? 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那右手拿着七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 、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啟 2:1-4) 這是在啟示錄中,位處小亞細亞當時的七教會之一「以弗所」教會,神對她的提醒。神認同她的許多優點,但是,她卻犯了一件「致命的」缺點,看來是神非常在意的,就是 「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這裡的愛心,不是普通的愛心,而且絕對不是自以為是的善行。這裡的愛心,希臘文用“ἀγάπη”(讀為agape)來表達,這是希臘文四種愛的等級中最高的,意思是「願意犧牲生命的去愛」。 註:Agape( ἀγάπη) 是無私、神聖的大愛,超越了個人利益;Eros( ἔρως) 指的是性愛與激情,追求感官的享受;Philia( φιλία) 則是友誼之愛,強調忠誠、善良與友善;而 Storge( στοργή) 則指家庭之愛,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愛。  在新約聖經中,神指定...

信仰的真功夫-忍耐等候(伯30章)

神把我扔在淤泥中,我就像塵土和爐灰一般。 主啊,我呼求你,你不應允我 ;我站起來,你就定睛看我。你向我變心,待我殘忍,又用大能追逼我,把我提在風中,使我駕風而行,又使我消滅在烈風中。(伯 30:19-22) 約伯在結束三輪與好友的辯道之後,他仍然堅持不在言語於情急下以口得罪神,只是這樣的苦難時間拖長了,人難免會對神的心思做過多的揣測。像這章中,約伯覺得神「變心了」,覺得神「待我殘忍」。這都是對神的作為作過度揣測的結果。 信仰的真功夫就是「忍耐等候神」,但並不是空等,而是要「懷著信心等」。如何懷著信心?就是仍然持續禱告祈求神,雖然沒有看到應允,卻不埋怨神,也沒有氣餒不禱告。耶穌在世就曾經用「不義的官」的比喻,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既然是「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就是禱告除了不可停之外,還不可灰心。 人常常以人的期待來看待神的時間。信主之人當牢記主禱文中「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的真義。 主禱文在這句話中神的教導,就是要我們完全信靠神、完全等候神。因為「日用的飲食」表示是極為迫切需要的賜予,但是,不是照你的想法,不是「你覺得」的迫切需要,而是以「神的認定」為準。另外,「今日」不是「你覺得」的今日,而是「神認為」的今日。所以,這句話是今日信仰生活的準則,叫我們要用十足的信心相信「神知道我的日用的飲食,而且祂會照祂豐富的智慧與恩典,所判斷下的今日來賜給我」,也就是神不做無聊的事,祂的每一件事、每個作為都有意義的,為要「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約伯在廿九章提到「壯年」時與神的關係如密友,合理的推測,一個還在壯年中的約伯不會為以壯年來稱呼曾經,所以這操練,或許已經歷一段時日,不會只是幾天內,或是幾個月內的接二連三出事。若失去財產與兒女(約伯記第一章以「少年人」來形容他的兒女,可見當時約伯是壯年沒錯)與身體長毒瘡前後間隔一段時日,可能是好幾個月,或是以「年」來計算,那約伯記卅章中記載的被藐視,地位卑賤,被吐唾沫的事蹟就為可能。(若一章、二章時間是相連的,或間隔時間並不長,那麼因渾身長瘡行動受限不方便出門的約伯可能被羞辱唾棄的機會將不大)。若是這樣,一位壯年與神如密友般無話不說無話不談的約伯,遭遇人財盡失後長達一年(姑且這麼推測,或許更久),期間呼天不應、叫地不靈、被人恥笑、百口莫辯,然後才到第二章再被擊打一次,渾身長瘡,然後呆坐七天七夜思考這一切,即使是完全人,要不抱怨也難! 「...

約伯的蒙恩見證(伯29章)

約伯又接著說:惟願我的景況如從前的月份,如神保守我的日子。那時他的燈照在我頭上;我藉他的光行過黑暗。我願如壯年的時候:那時我在帳棚中,神待我有密友之情;全能者仍與我同在;我的兒女都環繞我。(伯 29:1-5) 約伯此刻雖然失望,卻沒有絕望,他以回憶主恩,來產生對神盼望的心,因此約伯即使被論斷,仍願意繼續堅守主道、堅持行義。 約伯在辯論結束的最後,「見證」了神曾給他的恩典,雖然以過去式的方式書寫,感覺似乎榮景已不再,但他的見證是真的,因他堅守神的義,所以 說話和做事也都 實實在在地。 「惟願」 是對未來的盼望,並沒有絕望。即使目前暫時失去,也許這些關於世上的幸福,真的不再回復以往,但是 「神保守我的日子」 是必然存在的,因為神不離棄人,是約伯在最痛苦的時候,使他信仰堅持下去的基本信念。 這章是約伯對「神同在」的實況報導,並非自義。神同在的真實就是這樣,約伯親自做了蒙恩見證,讓今天也一樣經歷神同在的筆者看見了,同樣是由心發出「阿們、阿們」(也就是實實在在的意思),因為這對每位愛主的人的見證是真的! 神同在的約伯(其實神現在依然同在,只是暫時沈默),使他親身經歷的神人關係就像密友一樣。什麼是密友?那就是: 「有事沒事,都想去找他;無話不談,有事可聊也講、沒事也要講;跟他在一起很快樂、沒有壓力;暫時分離時,會非常期待下一次的相聚;為了和他在一起,若有重要的事、可以緩就緩,不重要的事、必會為好友相聚全都排除或順延。」 這才是「密友」、才是「麻吉」。(我有這樣的密友嗎?主是我的密友嗎?我有如此期待和祂相聚嗎?)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 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 4:1-3) 除此以外,神同在還有許多恩典相隨的事實:讓我們諸事亨通、身份因神祝福而尊貴、兒女環繞、磐石出油成河(不虞匱乏)....。蒙恩的約伯也述說了他對應的行動,也就是神要他所盡諸般的義,他完全認真去行動:成為孤兒的父、扶助寡婦的軟弱、成為瞎子人的眼、瘸腿人的腳....。他要告訴我們:常做神喜悅的事,神就會與我們同在。如經上說: 所以耶穌說:「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基督,並且知道我沒有一件事是憑著自己做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著父所教訓我的。那差我來的 是與我同在 ;他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裏,因為我 常做他所喜悅的事...

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伯28章)

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曉得智慧的所在。(伯 28:23) 科學越來越進步,人類離智慧就越來越近嗎?看起來並不是如此。 「遠離惡便是聰明」 ,可見,現今人正走向越來越愚蠢的境界,因為世界各處的罪惡越來越多,越來越不敬虔,甚至教會中常見越來越不敬畏主的現象,大家離智慧越來越遠。 智慧,僅能從「認識神」求得,跟讀台大、哈佛無關。主耶穌在肉身時,徹夜禱告揀選的十二個門徒,學經歷背景不是漁夫、就是漁夫,其餘的也沒顯赫背景。但這十二門徒名單,卻是「向神禱告」得來的,是神智慧的彰顯。 約伯在此安慰他心的,不是從人的口中尋求肯定,而是轉回專注在仍然沈默的主,因為他知道 「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曉得智慧的所在」 回轉向神就對了。 今天我們讀此章經文該思考的,就是如何得著真智慧?因為智慧會帶我們走在正路上,安然度過罪惡滿盈的世界而不受影響。然而要得此智慧,就是要敬畏神、遠離惡事。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你藉着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若褻慢、就必獨自擔當。(箴 9:10-12) 是的!智慧,使我們日子增多、年歲因此加添。追求智慧,使自己得益處;若狂妄自大,必要獨自擔當後果。 敬畏神的「敬」與「畏」,就是尊敬真神、且害怕真神。敬畏神的人,必看重神所說的每一句話,也就是願意、甚至熱愛聖經中的真理,迫不及待每日一早睜眼,就得以看見、細讀神每天所賜下的話語。也因害怕真神,所以會謹言慎行不踰矩,不亂說話、不亂潑文、不任意而行、不輕易犯罪。 聖經都是 神所默示的、〔或作凡 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 3:16-17) 每日讀經,是敬畏神的開始。每日用真理當靈魂的鏡子自攬,是遠離惡事的基本作為。敬畏神、遠離惡事,智慧就不遠了。褻慢神、任意妄為,後果必獨自擔當。 當學習大衛身為一國之君,卻仍對神所存天真單純的信靠: 〔大衛上行之詩。〕耶和華阿、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裏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以色列阿、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詩 131:1-3) By Isaiah Kao

約伯的信心宣言(伯27章)

我斷不以你們為是;我至死必不以自己為不正!我持定我的義,必不放鬆;在世的日子,我心必不責備我。(伯 27:5-6) 這是約伯在與三位好友輪番辯論,最後三友啞口無言時,所說的一段信心的宣言。以往沒有如此深刻地一章一章讀約伯記前,總覺得這句話聽起來過於驕傲,如今藉著聖靈的帶領與引導,才明白這其實是信心的宣言,是所有身為神所深愛的子女所當學習與效法的。 為何說這段話是信心的宣言?此時的約伯已經走完三友「罪人受罰論」的輪番批評,在神的眼中,他的考驗其實已經漸漸接近尾聲。即使三友相對於他的病痛纏身、財產兒女盡失,是平安與幸福的,但是他不以眼前的現實來斷定朋友說的「說不定沒錯」,然後覺得自己的堅持「也許有待商榷」。他很清楚神的道理,也很認識神的公義與憐憫,所以很確定自己堅持為義是對的,也堅決不認同三位朋友對神、對罪的錯誤認知。 讓筆者想起多年以前,家父曾跟我說在嘉義教會有一戶家住在我老家附近的信徒,因為他們一位跟我同年的兒子,娶拜拜的人為妻,且在這位媳婦的強力說服下,這對在真教會已有幾十年信仰的公婆居然在家裡立神壇拜起偶像了。因為這戶信徒不滿足於現在的經濟狀況,多年的真教會信仰從沒深入追求,對神的體驗模模糊糊,雖然是老信徒,對神的認知卻似乎是零。當兒子娶了信奉傳統信仰的女子為妻之後,媳婦就天天跟他們推銷自己所信奉的某某公有多靈驗,可以賺大錢發大財! 當時,嘉義教會得知之後多次去關心訪問未果。多年之後,這位婆婆在路上遇見家父家母,寒喧之後,這位婆婆就在當場哭了起來。提到這些年丈夫得了癌症,家裡經濟並沒有更好,許多事情亂糟糟,夫妻有想到昔日神的恩典,但是,拜偶像已經犯了十誡啊!這位婆婆問:「這樣能回教會嗎?」說到傷心處就哭了。 家父跟她說,他問一下駐牧傳道怎麼辦?駐牧傳道說:「當然要回來啊!只是要用一輩子不斷地跟神悔改,並且不能接聖工....。」後來他們夫妻真的回來了!雖然都已八十幾歲,但是刮風下雨都要去聚會,即使不能參與聖工,且他們必須一輩子揹著罪悔改,他們都甘願回到真神面前! 我們常常會欲求不滿,覺得耶穌基督應該要像神燈巨人一樣,讓我們心想事成、平安幸福,這樣我們信主才有意義。但是在約伯的認知裡,無論如何,也就是不管你有多好,我現在有多糟,我也不會因為你的好、就同意你錯誤的信仰,也不會因為我現在有多糟、就否定自己的信仰。要像約伯一樣堅持「 我斷不以你們為是;我至死必不以自己為不...

約伯的智慧與謙卑(伯26章)

看哪、這不過是 神工作的些微.我們所聽於他的是何等細微的聲音.他大能的雷聲誰能明透呢? (伯 26:14) 許多讀約伯記的人,不自覺也在幫約伯找受苦的答案,而不只是約伯的三友。找到最後,常常會以「約伯自義」結案,若這樣,整個方向可能就錯了。因為約伯接下來提出他對大自然的觀察,可以知道他智慧其實是異於常人的: 神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伯 26:7) 約伯發現:地,是懸在虛空中的,事實上,地球真的漂浮在宇宙中,成為太陽系的一份子,繞著太陽以「無動力」狀態在「運動」。 將水包在密雲中、雲卻不破裂。(伯 26:8) 水蒸氣在上升之後,因高空壓力變小、溫度降低凝結,於是以液態的水滴「漂浮」在高空,形成了雲。雲中確實是水,尚未落下成雨之前,的確像包在雲中卻不破裂。 在水面的周圍劃出界限、直到光明黑暗的交界。(伯 26:10) 水面的界限,就是海邊。海有多大?約伯說,可以大到在「光明黑暗的交界」。何謂光明黑暗的交界?在約伯的時代,這可是大發現,因為約伯隱約提到地球是圓的概念,藉由轉動,有「光明黑暗的交界」移動著。 他以能力攪動大海、〔攪動或作平靜〕他藉知識打傷拉哈伯.(伯 26:12) 約伯應該看過海,到過海邊,但是在當時沒有任何文明的時代,他可思想到海的潮汐現象,使大海攪動。「拉哈伯」是古時候傳說中的海怪,雖然非常強大,但是也禁不起神所興起的大浪所打傷。 約伯的智慧真的是非常的深邃,他只是稍微提幾件他所觀察的現象,就可以知道他幾乎是科學家等級的智慧人。難怪他三個朋友的話,他早已想過,所以安慰不了他。但是他不以此自高自大,他所陳述的是事實,他也歸榮耀給神。 所以他說: 「看哪、這不過是 神工作的些微.」 也就是說,我看到的,只是神眾多偉大造作的 「些微」 ,真得還有許多不明白之處。 「我們所聽於他的是何等細微的聲音.他大能的雷聲誰能明透呢?」 是在說約伯所能知道的,只是神藉著大自然所透露的細微聲音,相對於神雷聲般偉大的真正大能,若將一切智慧傾瀉而下,任何人都承擔不了,也明白不完。 事實上,科學昌明的今天,仍有許多的東西無法明白,真的在神的面前,只能像約伯一樣,選擇謙卑。 By Isaiah Kao

最後一段比勒達說了等於沒說的話(伯25章)

這樣在 神面前、人怎能稱義.婦人所生的、怎能潔淨。在 神眼前、月亮也無光亮、星宿也不清潔.何況如蟲的人、如蛆的世人呢。(伯25:4-6) 這章是約伯三友最後的一段「安慰」話,以本章結束三輪共八次的談話。這段回應,雖重申神的公義,人的不配,是事實的陳述,但是對於義人約伯的疑惑與痛苦,似乎沒有幫助。本章比勒達的回應,讓人覺得是多餘的話,如同鳴的鑼、響的鈸,也如同拳擊手雖然出拳了,卻頻頻打的是空氣,沒有打中要害。 保羅有一段敘述,提到了他對自己事奉的要求,似乎值得我輩深思: 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林前 9:26) 保羅意思是做任何事,都要有具體的功效,即使難度很高,但這樣的心不可缺少。既然要安慰人了,當禱告求聖靈賜下智慧,讓句句安慰勸勉的話,真實發揮功效,不是本於自己的智慧、聰明,更不是出於職分與輩分去強壓人,而是出於聖靈的力量、順服聖靈的引導說話,務必「拳拳到肉」,不是打空氣、不是像無頭蒼蠅無定向奔跑。 憑個人的智慧、經驗要安慰人,通常都會落於「說教」的下場,唯有事前認真禱告,求聖靈同在,甚至要長時間靈修,保守自身聖潔,才能得神的幫助。足夠聖潔了,神必在前頭開路,也必作為我們的後盾。也就是在表達之前,神已在他心中動工;在結束談話之後,也將我們當下來不及表達或忘記說的重要安慰,藉由神的幫助一併補足了。 你們離開罷、離開罷、從巴比倫出來、不要沾不潔淨的物.要從其中出來.你們扛抬耶和華器皿的人哪、務要自潔。你們出來必不至急忙、也不至奔逃. 因為耶和華必在你們前頭行.以色列的 神必作你們的後盾。 (賽 52:11-12) By Isaiah Kao

人的有限、神的無限(伯24章)

全能者既定期罰惡、為何不使認識他的人看見那日子呢?(伯 24:1) 神的時候,往往不同於人的時候,當等不及時,就會發出類似約伯的納悶。約伯相信神的公義,但是對於神的執行時機感到些許不耐煩。 過去筆者還在地方教會時,總是會聽到一些人在質疑總會辦事效率不彰、做法值得商榷的談話,聽起來也有一定的道理,甚至不知不覺也加入「質疑」行列。及至進入台灣總會團隊,甚至成為主要決策的團隊成員之一,這才發現:原來是自己想得太天真了。因為決策內容是要面對全國各教會,所以各種情況都必須考量周全,還要經一定的會議、程序議決之後,才能正式進行與推動各項措施。 在今年第一次以「被質詢」的身份參加全國信徒代表大會時,對於有些代表不實的指控、污衊,心中雖不舒服,但是又想到聖經真理、教會最大利益,甚至關於這位代表,在我說明後將面對的處境,都只能忍下來。當然因此必須繼續背黑鍋,但是,在這段期間前往各地教會參與事奉,所得到的回饋,竟都是正面的肯定。 想起筆者過去還在學校服務時,經常被推選為教師會幹部,常常要跟學校行政「溝通」。行政同仁總是向我表達「非不為也、乃不能為也」的無奈,受限於法規、制度,很多想要做的,卻不能做,也不可以做;很多自覺不可以做,卻因上級要求,非得硬著頭皮做。但是筆者每次將這樣的訊息帶回教師會說明,非行政職的同仁常常不能接受這樣的說法,總認為這是他們推諉卸責之詞。原來許多人常常只有看到自己的權益,卻沒有用心放眼看見 學生的權益。 2008年起,我再次「自願」成為學校行政,以教師會幹部身份,想親身感受行政的問題,這才知道行政人員的辛苦。接下來,這幾年媒體才逐漸披露出「各級學校行政逃難潮」的問題,凸顯行政人員的辛苦。 正如沒有牙痛經驗的人,總覺得牙齒硬邦邦,怎麼會痛?當痛過了,就知道箇中滋味了;不是台灣總會的成員,不容易清楚相關的行政流程,即使身為非行政職的總會負責人,常常在一起開會,也不見得都很清楚; 不是學校的行政人員(校長、主任、組長)時,一樣無法理解所有的行政問題。因此,我們不是神,不知道神所考量的深度、廣度,所以也容易不解、不服。 雖然人的組織,不見得都完全是依法行政、合於真理,所以也不見得都值得我們完全地來信任。但是,關於信仰、面對神的作為,信靠神就對了。因為神不犯錯,神有神的時候,等候神就對了。 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

約伯真正的恐懼(伯23章)

惟願我能知道在那裏可以尋見 神、能到他的臺前.我就在他面前將我的案件陳明、滿口辯白。(伯 23:3-4) 只是我往前行、他不在那裏.往後退、也不能見他。他在左邊行事、我卻不能看見.在右邊隱藏、我也不能見他。(伯 23:8-9) 神使我喪膽、全能者使我驚惶。我的恐懼、不是因為黑暗、也不是因為幽暗蒙蔽我的臉。(伯 23:16-17) 本章提到約伯真正的恐懼,不是黑暗、也不是幽暗蒙蔽他的臉,而是全能的神,對他的沈默,他呼喊祂,卻遲遲不見回應。對於一個經常「與神同行」的人,突然這位同行的人消失了,或是突然對自己異常冷漠,連雙眼也不再與自己對焦,一日、二日、多日,被原本親密的人如此對待,有誰受得了? 也如孩子尋不見父母,任憑孩子哭喊父母,父母也不回應。心理學上,被父母拋棄的孩子,那樣的創傷比被家暴還要更痛。許多孩子寧可被惡待,也絕不要聽見父母對他說:「我不要你了。」正如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最痛、最苦的時刻,不是三根釘子撕裂傷口的痛,也不是逐漸窒息的苦,而是呼喊原本時時同在的神,此刻竟掩面不見他。 申初的時候、耶穌大聲喊着說:「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翻出來、就是我的 神、我的 神、為甚麼離棄我?(可 15:34) 雅歌中的新婦,在尋不到新郎的時候,也是這樣焦急的心情。 我給我的良人開了門.我的良人卻已轉身走了。他說話的時候、我神不守舍.我尋找他、竟尋不見.我呼叫他、他卻不回答。城中巡邏看守的人遇見我、打了我、傷了我.看守城牆的人奪去我的披肩。(歌 5:5-6) 天天在禱告時,能得神回應的人真是幸福!讀聖經,得聽見聖靈在我們心中輕柔的聲音,指示經文中真理的人,真是快樂!約伯因著神的計劃,神暫時掩面不做回應。對於我們,則是當時時做神所喜悅的事,讓神願意常常與我們同在,時時感受有神同行,並在我們身上成就祂一切的美善。 所以耶穌說:「你們舉起人子以後、必知道我是基督、並且知道我沒有一件事、是憑着自己作的.我說這些話、乃是照着父所教訓我的。那差我來的、 是與我同在.他沒有撇下我獨自在這裏、因為我常作他所喜悅的事 。」(約 8:28-29) By Isaiah Kao

當心「成功神學」的謬誤(伯22章)

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伯 22:21) 很多人會引用這段經文,作為佈道會、福音講道的證道之用。這段經文乍看之下非常有理:信主不就是要得平安、得福氣?是啊!引用這段經文有何問題? 今天許多基督教派強調的就是「成功神學」,為了成功而信神,強調的是信心,相信神必賜給我們平安、福氣。因為「成功」是許多人的「今生目標」,所以這樣的教導深入人心,短期之內不知不覺也吸引不少人因此來信主。 但是這樣的教導有盲點,原因是將主要的信仰價值觀放在今生,模糊了追求永生的重要性。真正的教導是永生,沒有永生,再幸福的人生都是白搭。 認識神,最主要的就是要能進入基督裡、得享永生,為了永生,甚至可以犧牲今生的平安與福氣才是。 今天真教會中有些教導,似乎太過度強調信耶穌得平安、福氣的道理。不能說這樣的教導都是錯的,但是在講述中,要強調今生的福氣,其實是「附加」的,若有,感謝主;若沒有,也是剛好而已。否則,許多為真理受苦的人,要如何幫他們解釋目前遭遇的意義?經上說: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你們存這樣的心、從今以後、就可以不從人的情慾、只從 神的旨意、在世度餘下的光陰。(彼前 4:1-2) 而且,主耶穌在以馬忤斯的路上也說過: 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麼?」(路 24:25-26) 因此,在此章第三輪的辯論一開始,以利法武斷地說約伯有罪,並強調信神的人必不遭遇患難,可說是提出最早「成功神學」的概念,對於正深陷患難中,其實是義人的約伯,應是最沈重的打擊。當想想主耶穌的教導:「豈不是應當的嗎?」的這句話,深深思考,不要被成功神學誤導,也不該幫成功神學傳教。 By Isaiah Kao

超越不滿的關鍵-依靠聖靈(伯21章)

我每逢思想、心就驚惶、渾身戰兢。惡人為何存活、享大壽數、勢力強盛呢?(伯 21:6-7) 約伯因瑣法近似謾罵的言論,更加傷痛之時,不解「你們表現真的沒有我好,為何比我健康?而且還有力氣在那裡嘲笑、指責我?」 約伯軟弱是難免的,想到當時還沒有聖靈賜下,約伯完全只能靠這平常自身的靈修,來面對這場苦難。人,畢竟只是人,缺乏了來自天上能力的幫助,血肉的力氣終究會耗盡,如同約翰福音第二章所記載的故事中,當「酒用盡了」,人就陷入深深的憂鬱與無助之中。 對我們今天而言,不少人還是在用自身的經驗、智慧,來面對人生一場場的苦難。對於我們這些有真信仰的人而言,我們就真懂得依靠聖靈的幫助來度過難關嗎?值得深思! 筆者幾年前讀完已故謝順道長老的【聖靈論】時,有一句話經常在我腦海中出現:「真耶穌教會中的信徒很多人得聖靈,但是這些得聖靈的人中,也有很多的人不會用聖靈。」 「不會用聖靈」,就好像擁有日前剛發表,最新的哀鳳17,卻不會使用的意思,沒有讓他發揮最大的功能。什麼是聖靈的能力?經上說: 神所差來的、就說神的話.因為神賜聖靈給他、是沒有限量的。(約 3:34) 聖靈賜給人,能力是沒有限量的。怎麼說?舉例來說,以約伯此時的遭遇,他若也得聖靈了,他就可以靠這聖靈看見真實,看見沒有限量的未來。 當人看得不夠遠,就容易因眼前的現實,心情受到影響。因此,有時高興得太早,有時是難過得太早。約伯若能明白人的生命,與獸的生命不同,人的生命不僅只有今生,還有永生,獸則只有今生。惡人今生或許完全沒有遇到患難,但是他們的永生已必成為永死,這是必然的。若人的生命視為一條無限長的線:今生的有限,在人無限長的真實生命中,只能算是一個點,重點是後面長長的永生,我們要怎麼活? 想到這裡,今生的短暫,就不足掛齒了。古聖徒保羅在聖靈的幫助下,說出了患難中的盼望: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 4:16-18) 保羅因聖靈的幫助,已經超越眼前的現實,看見未來永恆的真實。當時約伯 沒有聖靈賜下幫助他,但是我們有,那麼,我們懂得依靠聖靈看見永恆、跳脫眼前的現實嗎? By Isaiah Kao

從瑣法的悟性回答、反思真智慧(伯20章)

拿瑪人瑣法回答說、我心中急躁、所以我的思念叫我回答。我已聽見那羞辱我責備我的話.我的悟性叫我回答。(伯 20:1-3) 聖經中的「悟性」, 英文一般會翻譯成"understanding",簡單的說就是軍中的:"yes Sir!"之意,表示軍人清楚上級長官命令的內容,直接接受執行,不敢有其他想法。所以聖經中的「悟性」總是指對神的命令單純接受、執行,完全服從。 但是瑣法的「悟性」回答,是指不經大腦思考,單從表面直接回應的粗魯行為。他的原因,是因為 「我已聽見那羞辱我責備我的話」 ,所以 「我的悟性叫我說話」 。也就是如同小孩子被責備,不爽就頂嘴的意思。小孩子頂嘴,就是一種不經大腦的直覺情緒反應。 神的命令純全,而且清楚、確實,所以用悟性面對神,反而是最正確的信仰態度。因為: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詩 19:7-9) 因此,聖經中搜尋「悟性」二字時,結果絕大多數都是在指面對神的命令時的正確態度上,至於「悟性」的相對用詞「理解」,雖是一般基督徒比較偏愛對真理的用詞,卻完全搜尋不到。「理解」神的命令,並不是信仰的重點,因為在理解的當下,人常會加入人意,神的美善就被取代、神的真理就不純了。 但是,對於人說的話,就需要分辨了,不可以靠悟性去全盤接受一個人所說的話,除非這是一位完全忠心的神的工人,只傳達神原汁原味的話語,就像主耶穌一樣: 耶穌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 神、或是我憑着自己說的。人憑着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裏沒有不義。」(約 7:16-18) 對於人說的話,若只用悟性來回答,常會朝向兩個偏執:一是過度的崇拜,覺得某人講得道理我才要聽,只傳某人講道的連結,這樣的人顯然不用真智慧在做真理判斷,因此高舉的是人不是神;另一個偏執就是過度的排斥,無論這個人表現得再好,只要我覺得不對就是不對,或是因為他曾責備過我,我不想用心對他所說的其他的話,去判斷合理不合理。這裡的第二種偏執,就是瑣法在本章中的言論,我們可以看見他「一面倒」的批評,且毫不留情。 對於人的話,理解也不見...

神的籬笆(伯19章)

神用籬笆攔住我的道路、使我不得經過.又使我的路徑黑暗。(伯 19:8) 當約伯深陷極大的痛苦中時,負面的思緒湧入他的腦海中,於是將一切所見、所遭遇的,都做負面陳述。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此時的約伯,終於意識到有一個無形的「神的籬笆」圍著他,但是給他的感覺,似乎與魔鬼撒但在他身上看見的那個「神的籬笆」,截然不同: 撒但回答耶和華說:「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麼?他手所作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伯 1:9-10) 約伯覺得神用籬笆「攔住」他的道路,讓他不得自由,甚至使他的路徑黑暗。他覺得,若神沒有這層籬笆「阻擋」他,今天早就可以找到脫離黑暗的方法、進入光明了。換句話說,神,祢管太多了。看來,神的籬笆給他的意義,就是「攔住」、「阻擋」。 魔鬼撒但看見的神的籬笆,其實才是真實的靈界狀態。因為神在約伯身上圍的籬笆,是「保護」、是「蒙福」,甚至因此令魔鬼撒但向神抗議(祢都只愛他,給他保護,我都沒有!)。 對於很多已信主的主內同靈而言,或許有一個共同的感覺:信主之後限制變多了,操練也頻繁了。信主前,恣意行情慾、違背真理的事都沒事,甚至可以隨心所欲賺大錢、功成名就。信主後好像就不再心想事成了。那,信主是個錯誤的抉擇嗎? 讓我們來想一個問題。身為父母的都知道,保護孩子,是為人父母的首要原則,特別是孩子剛開始會走路,卻還懵懂無知時,父母總是會在旁緊迫盯人,於是孩子的所到之處,只要是有危險疑慮的,都會很緊張地馬上排除。但是在懵懂無知的嬰幼兒眼中,對於好奇、喜歡的東西一再被移走、排除,有時就會抗議:「為什麼又給我拿走?為什麼不准我到哪裡?」這時,因無知,所以發出了抗議的哭聲。但是,做父母的都知道,該哭還是要給你哭,因為危險啊!孩子啊!因為我愛你,你不可以受到一點點的傷害啊! 此時的約伯,就像懵懂無知的嬰兒,不滿神給他圈上籬笆,限制他任可用的智慧解方。他用有限的世人智慧,因無法理解神的深思熟慮,選擇不滿。 筆者五十多年的人生行至此,深深感受到「神的籬笆」,其實是一生有神愛引領的明證。神使我沒有隨心所欲,成就我的人生,卻因此保守著我和我的家、並我一切所有的。甚至我手所作的、都蒙祂賜福,家產也在地上增多。因此,才可以提早退休、全心事奉祂。 我明白:被主所愛,才能擁有主給的籬笆;沒有籬笆,沒有愛,是屬靈的孤兒。有神的籬笆保護的我們,...

攪擾人心、壓碎靈魂的話語(伯18章)

約伯回答說:「你們攪擾我的心、用言語壓碎我、要到幾時呢。你們這十次羞辱我.你們苦待我也不以為恥。」(伯19:1-3) 在第二輪比勒達的勸勉中,已完全看不出安慰人、使人得造就的言語。從約伯的這段回應可以發現,對於約伯的感受是 「攪擾我的心、用言語壓碎我」 ,甚至約伯反問 「這十次羞辱我,你們苦待我也不以為恥」 ,意思是你們說這樣傷人的話,為何一點也不覺得可恥? 若不是心中有神同在、以神的話語為圭臬的人,人很容易就會口出傷人的話。在今天這個動不動就對人毒舌以對的邪惡世代的人而言,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最高原則之下,逞一時之快恣意對人痛下殺手的人,其實比比皆是。但是,這些用話語致人於死地,動不動就以尖酸苛薄的話責備人,看見人氣到無言以對還洋洋得意,使軟弱的人因此喪志,甚至離開教會,這真是神所樂見的嗎? 想一想天使怎麼責備魔鬼: 天使長米迦勒、為摩西的屍首與魔鬼爭辯的時候、尚且不敢用毀謗的話罪責他、只說、主責備你罷。(猶9) 一句 「主責備你吧!」 ,讓人覺得天使長太斯文了。可是,要知道,這是天使長「米迦勒」喔,米迦勒是戰鬥的天使,有些畫家對米迦勒的描繪,是手持武器孔武有力的形象啊!他是魔鬼最害怕的天使之一,不是軟弱之輩,卻仍只單純執行神的命令,不做惡毒的批評。 因此,我們當凡事三思而後行,當下若不知道該如何回應,還不如靜默以對。即使心中已完成一篇完美的罵人說詞,也不要輕易被激怒,然後逞一時口舌之快,傷人於無形。一但傷害人,甚至絆倒人了,神都必審問、追討。因為主說: 毒蛇的種類、你們既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我又告訴你們、 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 (太12:34-36) By Isaiah Kao

堅持守道、堅守聖潔(伯17章)

然而義人要持守所行的道、手潔的人要力上加力。(伯 17:9) 在約伯三友第二輪的論戰中,約伯繼續對第一位朋友以利法的批評,做出他的回應。這段經文的 「然而」 代表語氣的轉變,表示約伯雖然失望,卻不至於絕望。 「然而」 所引出的,也是約伯堅守不放棄神的原因。 對約伯而言,他沒有因為三友的言論攻擊,否定自己堅守信仰的初衷,他只是極度想放棄生命。即使想要放棄生命,他還是堅持不犯罪,因在這個節骨眼上,他不可因此失去神所要給的公義冠冕。而他所堅持的信念,就是「堅持主道、堅守聖潔」。 對於今天不重視讀經、禱告,不依靠聖靈每日靈修的人而言,「放棄主道」是普遍會見到的現象。這幾年來,特別是今年,經濟的衰落是明顯可知的,這也在提醒我們不要貪愛世界。但是,沒有真理的人,反而越發想辦法要改善生活,甚至犧牲敬拜神的時間為了去追求世俗。漸漸不聚會、不接聖工,或是有接聖工,卻便宜行事,應付了事,將真理教導的謙卑、服從,盡都拋棄,是典型的離棄主道。 另外就是不在乎聖潔的問題,隨隨便便就跟沒信主的異性交往,甚至嫁娶沒信主的人成為夫妻。這樣犯罪就算了,還要質疑神的僕人不要再講主內聯婚的議題,試圖遮掩自己的過犯,合理化自己的罪行。有的人跟風,隨從世俗的世人同居、有過度親密的行為,甚至不顧勸導,在還未結婚前,就拍攝過度親密的婚紗照、或是還沒舉行婚禮前就先登記為合法夫妻。這都是典型的不聖潔。 約伯相信即使遭遇論斷,被惡言相向,甚至受人咒詛,他仍堅守主道、堅持保持聖潔的心志。這也是我們今天,無論教會中是否越來越多的人俗化、主內外邦人是否越來越多,我們仍然要堅持這樣的心志,如此主必與我們同在。 你們離開罷、離開罷、從巴比倫出來、不要沾不潔淨的物.要從其中出來.你們扛抬耶和華器皿的人哪、務要自潔。你們出來必不至急忙、也不至奔逃.因為耶和華必在你們前頭行.以色列的 神必作你們的後盾。(賽 52:11-12) By Isaiah Kao

向神眼淚汪汪:哭也只哭給神看(伯16章)

我的朋友譏誚我.我卻向神眼淚汪汪.願人得與神辯白、如同人與朋友辯白一樣。(伯 16:20-21) 這章可以看見約伯他的三個朋友的第二輪辯論開始,仍然由年紀最長的以利法先發。年紀最長,經驗也最豐富,最快察覺自己的問題,卻也最容易因豐富的經驗忍不住說教。在耶穌基督的時代,曾有一段記載,關於年長者採取行動較他人迅速的特點,就是有一位婦人正在行淫被抓的那段故事。當時,耶穌講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之後,就繼續 「彎着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 。然後經上說: 他們聽見這話、就 從老到少 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約 8:9) 這段話可以看見老人的智慧、經歷較多,也較為敏感。少年人在自我省察的反應上,相對就慢了一點,所以才會 「從老到少一個一個都出去了」 。 只是在前一章以利法更尖銳的指責之後,約伯的感受就像在他已孱弱不堪的心靈上,再捕一刀。以利法的口不擇言,可看出年紀有時成為倚老賣老的因素。 身為長執,久了之後也容易倚老賣老。放眼所見一樣的長執同工,有切實靈修、追求長進的,這些長執都越來越柔和謙卑;但是也看見,相對只會認真事奉,明顯沒在讀經禱告做靈修的長執,近日也發現不少逐漸變成,只會指責他人、顯得越來越自義自負的人,令人憂心。 約伯在心靈一次次受傷後,他選擇 「向神眼淚汪汪」 。「哭,也只哭給神看」,這似乎也是許多得神喜悅的古聖徒的共同特徵。 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因為你們今天所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 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你們只管靜默、不要作聲。」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為甚麼向我哀求呢?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出 14:13-15) 這是聖經中,筆者最喜歡的經文之一。摩西身為神差遣的牧者,在百姓面前強忍恐懼、驚慌,不輕易說出喪志的話,但是,神的回應可以看見,「摩西哭了」。這句 「你為什麼向我哀求呢?」 ,好像神心疼他的孩子,關心地問:「你怎麼哭了?」 「哭也只哭給神看」,是我這一路走來,度過難關的方法。我知道,主喜歡用「會哭的」工人,祂的僕人之中,「哭」的事蹟比比皆是。哭,使我們與神的距離被拉近了,也讓我們的心更安靜下來。會哭的人,是在尋求幫助,也是在告訴他所哭訴的人說:「我不行了、我沒辦法了」。當人願意倒空自己時,神的靈,就充充滿滿地補進來,補好補滿! 哭完,常常力量已經...

人人都需要救贖、徹底改變身份(伯14章)

誰能使潔淨之物出於污穢之中呢.無論誰也不能。(伯 14:4) 約伯繼續抒發他心中的疑惑、痛苦。本章中,他提到了許多不可改變的事實,其中這句話,令筆者有許多感動。 基於物質不滅定律: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自然界中,不能無中生有,也不能憑空消失。因為原子既然存在,大自然在任何變化過程中,都要給合理的交代。即使是核反應使原子改變,也是有清楚地交代關於粒子去向、能量產生的問題。於是,污穢之物的本質還是污穢、潔淨之物的本質,就是這潔淨之物本來的分子、原子,是不能互相轉變的。 約伯闡述人在神前,如何成為潔淨?因為他知道神是忌邪的神,也知道自己是個凡人,只要是世人,就是污穢的,若不改變為潔淨的,如何在神的面前站立得住? 我必被你定為有罪.我何必徒然勞苦呢?我若用雪水洗身、用鹼潔淨我的手.你還要扔我在坑裏、我的衣服都憎惡我。(伯 9:29-31) 這是之前約伯曾說過的話,他的話是事實,人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達到可以站在神面前的聖潔,更別談能否進天國。無論最近坊間自我覺醒的書如何地天花亂墜敘述,提到靠覺醒、禪修來達到出脫凡塵,明眼人都知道都是騙人的。當時約伯的困惑是對的,但是今天主耶穌已經解決這個問題。 這人夜裏來見耶穌、說: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神那裏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神同在、無人能行。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 重生 、就不能見神的國。(約 3:2-3) 是的!解決這潔淨之物無法憑空產生的問題,只能靠「重生」的方式。重生,是超越自然的本質變化,使 原本的污穢本質(舊我)死去,直接由聖潔的神,賞賜潔淨的生命(新人),成為聖潔。這得以改變的方法,就是接受有赦罪、重生功效的洗禮。洗禮不僅是赦罪,而且是使舊人死去,重新領受一個新的生命,擁有新的身份,就是耶穌基督的兒女身份,是聖潔的。 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 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 。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他同活.(羅 6:5-8) 感謝主!約伯苦思無解的問題,在他四千年後的今天,已然解決。今天我們想要得著潔淨生命的人,只要來真耶穌教會,接受合乎聖經真理、聖靈見證的洗禮,就必得救贖。阿們! By Isaiah Kao

不可妄稱神的名(伯13章)

你們要為神說不義的話麼?為他說詭詐的言語麼?你們要為神徇情麼?要為他爭論麼?他查出你們來、這豈是好麼?人欺哄人、你們也要照樣欺哄他麼?(伯 13:7-9) 信主久了的人,言談之間不自覺會說:「這都是神的旨意」、「感謝神,這都是神在帶領」、「神要我做什麼樣的事情」....等。乍聽之下沒什麼不妥,也似乎很屬靈。但是若套在明明是在做違背神的事的人口中時,就格外刺耳,感覺是在消費耶穌。 十誡裡有一條,叫做「不要妄稱神的名」: 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出 20:7) 「妄稱」:原文的意思是「將神的名用在虛無、莫須有的事情上」,英文 「take the name of the LORD your God in vain」 ,也就是將神的名濫用、誤用,包含講神沒講的話,卻謊稱神說的;用神的旨意,來背書自己以私意所行的行為。對於信主久了的人,有時為了強化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行為的正當性,常常會不自覺妄稱神的名。 妄稱神的名,神必不以他為無罪。假冒神的名說話,就是假先知。我們說話的時候,若是自己個人的意見,就誠實地說是自己個人的看法。不要動不動就說:「這是神的旨意」、「神美好的安排」,除非有確認過、有確實應驗的事實,才得以適度表達。 當有人做違背神的事的時候,卻又說:「感謝神的帶領,我雖然這樣做(違背聖經教訓的事),卻還是很順利完成,感謝主!」這就是妄稱神的名,神必不以他為無罪。 約伯在此提醒他的朋友,勸告就勸告,但不要妄稱神的名,甚至以神之名講了違背真理的話,或說了神並沒有感動他,卻自己說是被神感動所說的話。 於是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你當寄信給一切被擄的人、說、耶和華論到尼希蘭人示瑪雅說、因為示瑪雅向你們說預言、 我並沒有差遣他 、他使你們倚靠謊言.所以耶和華如此說、 我必刑罰尼希蘭人示瑪雅、和他的後裔 、他必無一人存留住在這民中、也不得見我所要賜與我百姓的福樂、因為他向耶和華說了叛逆的話。這是耶和華說的。(耶 29:30-32) 這是耶利米先知的時代,有假先知示瑪雅擅自奉耶和華的名說預言,因而被神咒詛的故事。我們其實說話只要實實在在的即可,不要動不動就妄稱神的名說話,來強化自己行為、言語的合理性,以免惹神憤怒。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作是從惡裏出來的〕(太 5:37) By Is...

忘了神就是愛了嗎?(伯12章)

在神有智慧和能力.他有謀略和知識。他拆毀的、就不能再建造.他捆住人、便不得開釋。(伯 12:13-14) 本章約伯忍不住要反駁瑣法自以為是的智慧,因為約伯也是有智慧的人,對於神,他也有許多深切的體會。但是,此時他在反駁瑣法輕看他所擁有的智慧時,言談之間,卻也參雜對神獨斷獨行、我行我素的不滿。 他使君王蒙羞被辱、放鬆有力之人的腰帶。(伯 12:21) 是啊!萬事神都能做,就連世界上的君王,也無法超越神的旨意而行。的確神很有能力,沒有人能阻擋祂的旨意。但是,我們信主的人,是否無意間將我們所敬拜的真神,物質化、世俗化了?因為在我們平常的經驗中,任何人,一但掌握了太大的權力與資源時,很難免俗掉入「為所欲為」的坑裡。即使在神同在的真教會歷史上,也是可以找到有一些原本很有恩賜、很有口才,甚至能醫病趕鬼,神同在的工人,後來因為驕傲自大,被神所厭棄。當被神厭棄時,原本卓越的口才、能力,在我們後來做觀察,發現完全都消失了。神的工人的智慧、口才、能力,都是神所給的,的確是真的,所以蒙神恩賜的人,當將榮耀歸給神。 或許因著這樣的經驗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使我們因一些挫折,讓我們重新思考神的時候,不自覺就將神物質化、世俗化,認為祂就是一位獨斷獨行的神。甚至會自怨自艾地認為:我只是人,祢是神,我也沒辦法改變什麼,只能任祢擺佈了。似乎覺得自己比神還有理,因為我有看見問題,神祢並沒有。 但聖經怎麼形容我們的神,我們的神真的是這樣的嗎?經上說: 應當稱謝耶和華.因他 本為善 .他的 慈愛永遠長存 。(代上 16:34) 這裡提到我們神的本質。 「本為善」 ,即真神的本質上就是美善的,祂一切作為,都是以好的考量為出發點。 「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提到這位真神沒有慈愛不存在的時候,即使祂發怒了,也不會是理智斷線的發怒,而是還保有慈愛在祂的本質當中,因為祂這樣的慈愛是「永遠長存」的、是不會在神裡面片刻缺席的。 神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 神就是愛 ,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他裏面。(約壹 4:16) 這裡更近一步說明神的本質,就是「愛」。所以即使看起來似乎任憑自己的旨意在行事,祂的旨意還是跳脫不了「愛」的本質,所以,祂的旨意原是好的。 所以,每次陷入不順利的環境中時,我都會告訴自己:「神是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還有,神就是愛。」然後就能再度燃起信心。 今天我們都有聖經相關經文可以...

急著定人有罪嗎?(伯11章)

你說、我的道理純全、我在你眼前潔淨。惟願神說話、願他開口攻擊你。(伯 11:4-5) 每個人在面對每一件事情時,心中都會不自覺有一番判斷,我們稱為價值觀。這樣的判斷,多數只是放在心中,因為我們會注意到說出來時所造成的影響。但也有時候,因為「情緒激動」,口就說出來了,既然說出了口,既然被聽見,無論是當事人或只是路人甲,就容易再進行另一波的回應。 就像地震的成因一樣,地震不會突然來到,他是有一段醞釀期,也就是板塊運動造成的地殼擠壓。擠壓,就如我們心中的不平、不滿、論斷,但只是放在心裡面。一但超過了地殼所能承受的形變力量,就會斷裂,造成地層的運動,就是地震。地震發出了,建築物就會受影響,嚴重的,就造成毀滅性傷害。這時,好像我們忍不住說了,接下來就是地震波所接力做後續的破壞。 這章中,瑣法的發言看來也是被激怒了,他算是「脆弱的地殼」,不但脆弱,震源深度也很淺,是破壞力強的淺源地震,所以很快就做了回應。他的回應直接講出心中個人價值判斷的結果:「行善蒙福,遭災必因於罪」。但是讀完約伯記,我們都知道約伯受苦非關於罪。 筆者有時也會急於要定人的罪,此時就會想起關於主耶穌的那句話: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 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審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約 3:16-18) 耶穌不定人的罪,我們也沒資格定人的罪,因為有罪無罪的問題,「罪已經定了」,神自有祂的打算。我們頂多按真理與規定做行政的處理,至於我們個人,是沒資格定人的罪、也就是論斷人。聖經中的論斷,就是審判的意思。審判目的就是為了定人有罪,或確認人無罪的程序。 你這論斷人的、無論你是誰、也無可推諉、你在甚麼事上論斷人、就在甚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我們知道這樣行的人、神必照真理 審判 他。(羅 2:1-2) 所以,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因為會累積我們地殼般的心靈付的能量。因為日子一久,能量一多,地殼就會負荷不住,爆發出來,造成天崩地裂的災害、且一發不可收拾。如何消除負能量?還是舊的方法:每日讀聖經,跟主耶穌每日出城去,禱告,每日歸零。 每天晚上、耶穌出城去。(可 11:19) By Isaiah Kao

愛是不嫉妒,你嫉妒惡人百事順利嗎?(伯10章)

你手所造的、你又欺壓、又藐視、卻光照惡人的計謀.這事你以為美麼?(伯 10:3) 本章約伯繼續傾吐他的心意,因為他的難題未解,他的靈裡充滿問號。特別是他自我檢視,真的是可圈可點,不自覺看向來關心他的三友,發現「你們有比我好嗎?」 原本這樣的偏見,不該發生在完全人約伯的心裡的,他必也不敢如此想,因為凡事神所不喜悅的,都是大罪。正如約瑟所說的: 「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 神呢?」(出 39:9b) ,約瑟說這句話,可以看出約瑟絕不犯罪的原因,就是「凡事會得罪神的事,都是大罪,我怎能去做呢?」不是我覺得是不是罪,而是神所認為的罪,我都不敢去犯。 但是,我,約伯,這麼完美,卻如此悲慘。你們,沒有比我好,為何沒事?還可以大言不慚教訓我?或許這樣的話,約伯不敢說,但是,這樣的意念,卻悄悄地醞釀中。 愛的真諦中的第一條原則:「愛是不嫉妒」。嫉妒,是出於比較後的心靈產物,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人總是愛比較,當別人比我幸運、優秀、富裕、順利,甚至比我高、富、帥,或是白、富、美,心裡就酸酸的。但是另一種嫉妒更是可怕,是令人渾然無法自我察覺的,即使信仰追求的人也很難覺察,就是嫉妒惡人比我平安。嫉妒人家的好,容易發現是罪,但是嫉妒人的不好卻平安,卻不易覺察。 特別是自己認真追求信仰、自我要求甚高的人,更容易發生。尤其自己信仰所付出的努力,與目前的遭遇不能平衡時,又看到那些不努力的人,「平安無事」,就容易「妒火中燒」。 詩篇七十三篇是一篇針對這樣的情況治療的一帖妙方。這是大衛的宮廷樂團唱詩班的首席「亞薩」所寫的詩。他原本是不起眼的「敲鈸手」,敲著永遠上不了「主旋律」的樂器,是樂團中極卑微的角色。可說是當時一場敬拜的詩歌演奏完、唱完,沒有人會關注的人。但是他的認真,最後成為大衛王的首席。他走過卑微,也經歷榮耀,所以他寫下他的感動。他一開始說: 至於我、我的腳幾乎失閃.我的腳險些滑跌。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詩 73:2-3) 當他開始出現嫉妒的心,忿忿不平神對這些惡人似乎沒有作為時,他來到神的殿中,跪下來,禱告。感謝神,神讓他看見祂的旨意: 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眼看實係為難.等我進了 神的聖所、思想他們的結局。(詩 73:16-17) 當出現嫉妒的心,即使像約伯這樣的完全人,也很難抵擋。雖然犯罪對他而言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因為他敬畏神。但是藉由人的話,漸進式地刺激,開始嫉妒那些沒有比...

不忘神的好,也不忘人的好(伯10章)

【寫於2022/5/31】 第九章約伯對神表達出一般世人的認知:雖極權能,但與我何干?第十章更表達無論如何努力,也得不到神的青睞。 但是第十章中卻暗藏一句話: 你以皮和肉為衣給我穿上,用骨與筋把我全體聯絡。你將生命和慈愛賜給我;你也眷顧保全我的心靈。(伯 10:11-12) 雖然滿腹委屈、不平,但「神的慈愛與眷顧」卻是真的。 苦難中,有沒有想到神曾經對我們的好?雖然今天遭遇的逆境衝擊,但是神會改變嗎?若神是永不改變的神,套上今天我遭遇的苦境,我心中的神就要因此改變嗎? 還有,神曾經對我們的好,要因我今天的苦境全然抹滅嗎?我們是這麼的忘恩負義嗎?神曾經的愛,我們要視而不見嗎?雖然不解與無奈襲來,神曾經的愛我們說不出口嗎? 對人也相仿。人雖然會變,不同於神的永不改變,但是這個人曾經對我們的好是事實,今天的翻臉,甚至作惡,難道能抹煞我們真實心靈裡的真相嗎?我們必須要恨之入骨、除之而後快嗎?人只要一次辜負我們,就要完全不提他以前做過的十件好事嗎?我們真的要如此「計算人的惡」、成為「不解怨」的惡人嗎? 無論如何境地,都不能忘記神的好,也不能忘記別人曾經對我們的好。